92日,淮安市淮陰區法院被江蘇省總工會授予“職工書屋”示范點,一張“書香法院”的優質名片,已成為內聚人氣、外樹形象的職工文化品牌。

 

近年來,淮陰法院狠抓司法能力建設,苦練內功,夯實基礎,以能力的提升促進工作水平的顯著提高,以作風的改進促進司法公信的不斷增強。

 

倡導一種好學風

 

中午時分本是法官的休息時間,可在淮陰法院圖書室里,卻發現很多法官正忙著“充電”,有在專心學習最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有在本屆行政法學研討會撰寫論文的,也有青年干警為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做準備,還有的干警埋頭苦學奮戰著即將到來的司法考試……這里成了他們汲取知識的沃土。

 

據介紹,這里館藏圖書萬余冊,各類報刊雜志100多種,走進一排排書架,感受眾多書籍散發出的韻味,對于愛書的人來說,實在是一種享受。

 

“只要是干警需要,對干警有幫助的書籍,不論是昂貴的工具書,還是最新的綜合性圖書,我們也要想方設法為大家置辦齊全。”黨組成員、副院長王洪說道。

 

“訴訟法”、“各國法律制度”、“刑事案件證據研究”……筆者注意到,每排書架上都清晰地標著書的類別,查閱起來很方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職工書屋”經過改造,新增了電子閱覽,每名法官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查到齊全的法律期刊資料。許多法官享受著“忙中偷閑,且向書中尋覓”的美好快感,讀書學習、讀書修身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該院還組織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篇讀書心得,自撰一條格言警句,提一條利于法院工作建議”的“四個一”主題讀書競賽活動,要求每一位干警把讀書作為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文化品位。

 

“時代快速發展,知識爆炸性增長,‘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飲’,唯有讀書,可讓我探究無盡的甘泉。”一位干警在自己的讀書心得中寫道。

 

堅持一項好制度

 

該院在實踐中認識到,文化本身不具強制性,必須通過制度的建立來約束、規范、提升法官的思想行為,引導法官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責任意識。“青年法官導師培養制”也是一大亮點!

 

“從大學畢業到淮陰法院工作,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這里的學習氛圍竟比學校還濃!”剛畢業不久的小戴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青年法官導師培養制跟學校讀研不一樣,研究室滕主任就是一個“書蟲”,做他的徒弟,閱讀量也要非常大,不然跟不上與他對話的腳步。導師堅持雷打不動召開讀書沙龍,做到有安排、有記錄、有檢查并在結業評價時兌現獎懲。

 

讀書沙龍有時安排在雙休日,不可避免地對很多法官家庭生活帶來影響,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們學習的熱情。閑庭信步之余、導師們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座心靈的橋梁,溝通了知識,傳遞了友愛,這種“頭腦風暴”的交流形式,很受年輕人推崇。原本讀書沙龍僅涵蓋審判執行工作領域,后又增加了廉政紀律、文學藝術、科教禮儀等新的讀書范圍。

 

“法官不能局限于讀哪一種書,沒有海量的讀書量,沒有獨立的思考,我們怎么能保證思路水平比當事人和律師技高一籌,當好他們的審判官呢?”滕威主任笑著說。

 

與此同時,該院還開展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小培訓”,每月一次“庭審觀摩”;逢雙月舉辦一場“青年法官論壇”;每季度組織一次“審判調研工作研討會”和“業務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活動;每年開展一次庭審過程、裁判文書、涉訴信訪案件“三評查”活動。

 

踐行一條好路線

 

學以致用。提升素質,根本還是在于服務群眾。該院結合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鼓勵青年法官走基層,轉作風、接地氣,深入群眾、學習群眾、服務群眾。

 

該區頭堡村75歲的劉大娘,一直與大兒子共同生活。今年初,因家庭瑣事產生矛盾,大兒子停止對老人的贍養,人民調解員一直調解未果。近日,老人無奈將大兒子訴至法院。

 

該院南陳集法庭的小秦主辦此案。他與結對大學生村官經過一番設計,在村部擺放精心制作的贍養、扶養宣傳展板,并結合此案現場開庭,使這起糾紛很快得以化解,社會效果非常好。許多旁聽群眾深受教育:不把老人逼得走投無路,老人是不會把你們告上法庭的,子女贍養老人天經地義,是法律規定和要求的!

 

巡回審判、送法下鄉、定期走訪……該院通過各種方式組織青年法官下基層,錘煉群眾工作能力,改進司法作風。人民群眾打心眼里歡迎,走基層的青年法官們感觸很深:“通過下基層,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能把自己書本上學習的東西用于實際,能夠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他們解難,感到很有成就感。”

 

干警們的辦案手記和案例報道,多次刊發在《人民法院報》和《江蘇法制報》上,雪片般累積的文章是法官們勤奮讀書、扎實思考的見證。“只有多動筆,只有多實干,所學的東西才能最大程度彰顯價值!”院長尤鐵梅在一次沙龍的即興發言,已經成了很多青年法官的信條。今年以來,淮陰法院在國家、省市級媒體上已發表了537篇相關文章,發表調研文章43篇。8月份,被省高院表彰為全省法院新聞宣傳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