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王勝俊院長在江蘇法院視察時指出,堅持能動司法是新形勢下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選擇。作為基層法院,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王院長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抓住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與司法功能相對滯后這一基本矛盾,進一步發揮審判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結合我院工作實際,我們認為應當突出以下“五性”。

一是加強領導,轉變觀念,強化能動司法的自覺性。基層法院要從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大局出發,積極主動應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加強組織領導,幫助干警轉變觀念,督促各項舉措落實。2008年初,我院及時成立了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司法應對工作領導小組,由一把手院長親自任組長,領導小組通過召開動員會議加強理論學習、研討決定各項工作舉措、領導包片掛鉤督查工作落實等方式,不斷加強對能動司法工作的領導,著力從轉變觀念入手,教育全院干警把審判工作與服務“三保”的宏觀政策緊密結合起來,把能動司法的工作理念與服務大局的總體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我院被縣委評為“軟環境建設先進單位”。

二是深入調研,服務決策,增強能動司法的理論性。深入調查研究,認識和把握大局,是能動司法的重要前提。為此,我院通過開展“百名法官進百企”等活動,上至院長,下至普通干警,深入百余家企業進行調研,拉近了與企業之間的距離,切實了解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以調查報告、專題論文、司法建議等形式實現調研成果轉化,從而豐富了能動司法的理論性,為進一步開展司法服務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去年以來,我院干警共撰寫調查報告及論文40余篇,向黨委政府提出司法建議90余條,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曾作出重要批示對我院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三是創新機制,完善舉措,突出能動司法的高效性。在當前審判工作中,必須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原則,不斷創新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以和諧方式化解糾紛。去年以來,我院在院立案庭及六個人民法庭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工作室設2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從轄區退休干部中聘任,縣政府撥付專項經費,由法院和縣司法局共同管理考核。人民調解工作室與各鄉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各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聯成網絡,構建“調審銜接、審調聯動”的調解工作機制,一年來成功調處了200余起矛盾糾紛紛。此外,我院還通過推行網上立案、電話立案、電子簽章、假日法庭、巡回審判等便民舉措,方便當事人訴訟。

四是廣納民意,促進溝通,擴大能動司法的開放性。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想什么、盼什么,人民法院就要努力去做什么。法官執法辦案必須深入體察民情,廣泛聽取民意,全力保障民生。去年以來,我院通過聘請社會各界人士擔任特邀審判監督員、在院網站開辟院長信箱、制作聯系卡等構建便捷的溝通渠道,加強群眾監督,方便群眾聯絡。同時,在一些影響較大的敏感案件如房地產糾紛的處理上,我院積極加強與各級黨委政府的溝通,協調政府先行接盤處理,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及時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

五是拓展網絡,延伸職能,提高能動司法的服務性。能動司法是服務型司法,去年以來,我院在各鄉鎮、村(居)委會設立“便民聯絡點”,安排干警定時值班、包點負責,及時辦理各類法律咨詢、訴前調解等事項,第一時間滿足群眾司法需求,形成了以鄉村為聯絡點,以法庭為紐帶輻射整個轄區的司法便民網絡。定期開展送法下鄉活動,把典型案例編成資料、錄制光盤發放,增強教育效果。活動開展以來累計發放法律宣傳資料4000余份,接待群眾法律咨詢600余人次,及時發現并解決矛盾糾紛90余起,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年初,我院被縣委授予“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