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五是一面鏡子
作者:符向軍 韋祿寶 發布時間:2009-08-25 瀏覽次數:877
最近,以原最高法院副院長馬錫五同志為原型的法庭劇《蒼天》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馬專員親民愛民護民的司法形象躍然熒屏,感人至深,成為該劇最為出彩的亮點。
盡管《蒼天》從頭至尾都未曾出現“法官”二字,但馬專員作為一個司法者的形象及其開創的“馬錫五審判方式”仍然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令人難忘。與其說是導演刻意拋卻了人們印象中那種坐堂問案、高高在上的“法官”角色形象,不如說是馬專員“一刻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親民愛民形象深得人心。這也正是該劇要突出的閃亮主題:司法為民。
在那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在那百姓痛恨封建舊法而革命新政權法律遠未建立和完善的陜甘寧邊區,馬專員兼任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事事親力親為,深入山村農戶,聯系群眾,方便群眾,簡化手續,就地立案,調查研究,巡回審判,田間、地頭、大樹下都是他辦案的身影,解決了許多疑難復雜案件,深受當地群眾歡迎,開創了完全不同于封建舊“衙門”司法的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的“馬錫五審判方式”,一改舊司法“官大于民”的陳弊,并影響了其后新中國幾十年的司法工作。
不忘歷史傳承才能永葆進步。今天,社會現實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法制建設已取得巨大進步,但“馬錫五審判方式”并未過時,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借鑒作用。馬錫五作為人民司法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一面旗幟,也是當今廣大司法工作者的一面鏡子,值得學習。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學習馬錫五,不是要我們不分具體情況去照搬照抄,而主要是學習他“一心為民”的精神。“馬錫五審判方式”代表了“以百姓為天”的新中國司法理念,在馬錫五心目中,蒼天蒼天,蒼生大眾俱為天,老百姓的生命大于天,群眾就是司法者的天。有了這樣清晰明確的主仆意識與宗旨觀念,有了馬錫五那樣對人民群眾的“真感情”,“權為民所使、利為民所謀”便順理成章,建立司法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便水到渠成。我們是人民民主國家,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本質屬性,學習馬錫五,我們尤能體會這個道理。
學習馬錫五,就是要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走群眾路線、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聽取群眾呼聲、讓群眾滿意,是“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核心與精華。無論情況多么變化,無論是現代化大都市還是閉塞的小鄉村,堅持司法工作的群眾路線都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當前,在“三個至上”工作思想指導下,“人民法官愛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正在蓬勃開展,《蒼天》這部優秀電視作品為此提供了生動的注腳和教材。“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精髓就是“司法為民”,“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核心也是“司法為民”,兩者的價值追求是一致的,是一脈相傳的。相信隨著《蒼天》的熱播,必將把“人民法官愛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持續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