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呵護花季少年-淮安市淮陰區法院創建省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紀實
作者:徐明成 發布時間:2009-07-20 瀏覽次數:2631
自2001年被評定為市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后,該院黨組提出要用幾年的時間打造更高水平、更具特色、更為全面的青少年維權體系,合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預防和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全面維權?創新維權機制
在全面維權的理念下,淮陰區法院實行全院聯動,通過刑事少年維權的主線,輻射到立案、民事、行政、執行多個方面,形成“全面維權、共同創建”的工作模式,逐步建立了以審判為中心的教育、保護、挽救機制,不斷拓展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渠道。設立專用窗口,開通未成年人立案通道,由專人負責立案,公布專用熱線電話,對經濟確有困難的未成年原告,立案時優先考慮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審理過程中強化效率和效果,凡是涉及未成年人追索撫養費的案件,要求在一個月內審結,并加大調解力度,促進案結事了;對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優先執行,傾力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同時,執行救助基金向未成年人傾斜,去年以來,發放救助基金13人次7萬余元。
對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實行特殊保護。周某某的父親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死亡,家中失去了生活來源,13歲的他便輟學回家,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主審法官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針對民事賠償部分進行調解,使被告人先期給付了部分賠償款,周某某得以重新回到了課堂。8歲和10歲兩姐妹被一鄰居侵害,被害人父母在法庭上情緒十分激動,要求移交市中級法院審理并判處被告人死刑,但依據最高法院的規定此類案件應由基層法院審理,少年合議庭的女法官多次做被害人及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并依法判處被告人10年有期徒刑。在向受害人送達判決書時,女法官們買來了學習生活用品,安慰兩小女孩幼小受傷的心靈、寬慰被害人父母激憤的情緒。
未雨綢繆??加強法制教育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是淮陰區法院在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中始終堅持的一項原則。早在少年合議庭成立之初,就選派了4名富有經驗的法官擔任淮陰區職教中心等4所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定期到轄區中小學上法制課,向學生宣傳相關法律知識。2008年,該院開展了法官“進校園”活動,選派了十名法官深入王營鎮中心小學等10所學校,就新頒布的《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進行宣講和法律咨詢。每年組織4次駐淮高校大學生旁聽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庭審,通過直觀的庭審觀摩教育大學生遠離犯罪。2007年的一場旁聽庭審讓大學生小王至今仍感受頗深:“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是當代大學生必須遵循的原則。那是一名大學畢業不久走上自我創業道路的天之嬌子張某,創業失敗后不能很好地總結原因以便重新開始,而是走上了入室搶劫的犯罪道路,最終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3年。這場庭審觀摩深深地觸動了在場的200多名大學生。
在每年的清明節這個特殊日子里,該院總是適時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部分緩刑少年犯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緬懷先烈事跡,讓他們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自覺地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更加努力地改造自己,努力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淮陰區職教中心設立德與法教育基地,在淮陰區一敬老院設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定期組織被判處緩刑、管制等非監禁刑的未成年犯到敬老院義務勞動,對未成年犯進行教育改造。
關愛留守學生,實施“暖心”工程。淮陰區地處蘇北,勞務輸出占有相當比例,留守學生數量較多。由于缺少有效的監管,留守學生的犯罪率比較高。該院根據這一特點,開展愛心“媽媽”活動,在每年的“三八”節、“六一”兒童節期間帶著書包等學習用品到中小學看望留守兒童,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學習。淮陰師院二附小的一名留守學生在接到書包后就淚流滿面,說好久沒見到爸爸媽媽了,好久沒收到禮物了,法院的女法官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表示要好好學習不辜負法官媽媽的期望。
開展心理咨詢,打開“問題”少年心扉。該院對父母離異、失去雙親或父母坐牢的未成年人加大關愛力度,專門聘請一名心理咨詢師,對逆反心理較重、對抗社會刑較強的未成年人進行心理疏導,引導他們走上正道。父親因搶劫被判入獄的14歲少年劉某某,整天不思學習,性格極為內向,
寓教于審??教育挽救相結合
關愛在“庭前”。“拉一把可能挽救一個生命,推一把可能增加有害于社會的因素”。該院少年合議庭的法官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圍繞“挽救”做文章,堅持寓教于審、懲教結合的原則。庭審前,堅持“向前延伸,選準‘感化點’,進行庭前教育為庭審打基礎”的幫教方式,即接到案件后,通過對少年被告人的學校、派出所及其他社會關系的“庭前走訪”,發放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調查表,選準教育“感化點”,進行開庭前的教育,在基本查清犯罪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深入調查少年被告人的個性特點、生活環境、成長過程、思想演變過程及犯罪的原因、社會的危害程度等。針對這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選準教育感化的切入點,為開庭審理打好基礎。
“幫教”進法庭。14歲的初二學生張某在校園內將一同學打成重傷,被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張某在看守所內對立情緒十分嚴重,問及原因,他坦言害怕如電視上那樣的開庭。然而走入法庭的張某發現這里沒有高高在上的審判臺和威嚴的法官,一張圓桌周圍坐著和藹的法官、書記員和他的父母、老師。法庭審理在一種相對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張某也放棄了對立情緒,主動承認犯罪事實,并請求父母積極賠償,結合張某的平時表現,法院依法判決其緩刑。聽到宣判后的張某再也忍不住淚水涌下,表示積極改造,重新做人。這是該院為減輕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壓力而采取的“圓桌審判”方式,像家長對待孩子一樣,像老師對待學生一樣,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一切都在輕松的環境氛圍中進行。
庭后幫教延伸愛心。對未成年犯堅持做到判后不撒手、回訪考察不斷線。與被判處緩刑、管制等非監禁刑的未成年犯堅持簽訂幫教協議、緩刑考察監督保證書、自愿接受社區矯治承諾書,與未成年犯父母簽訂幫教協議書,制訂幫教措施,為其改過自新創造條件,并不定期地采取座談會或個別談心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回訪考察。定期組織少年合議庭法官到少管所看望未成年犯,帶去學習生活用品和書籍,與未成年犯交流談心,讓他們觀看淮陰區發展變化的光盤,鼓勵他們積極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為家鄉作貢獻。故意傷害犯陳某激動地對法官說:“謝謝法官對我們的關心,家鄉的人民沒有忘記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回家。”區法院的這一舉措,得到了上級法院的肯定。入室搶劫未遂的高一學生吳某某,被判處緩刑后,主審法官親自將他送到學校,吳某某抓住這一機會,刻苦奮斗,在緩刑考驗期內即考入大學。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當天,吳某某和他的父母專門來到法院,對法官給予的教育和幫助表示深深的謝意。幾年來,該院審理過的未成年人沒有一人重新犯罪。
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未成年犯在法官的愛心感動下重新做人,法官們升華了的親情是偉大的,他們的愛推倒了冷漠、自私、殘暴的墻,讓愛的陽光普照到了未成年犯人的心田,誤入歧途的花季少年在區人民法院得到了真心真情地呵護。
近年來,淮陰區法院通過庭前關愛、庭中幫教、全程教育挽救的方式,60%的未成年犯被判處緩刑、管制等非監禁刑,使一大批未成年犯重歸正路。該院青少年維權的出色工作,不僅受到了未成年人、家長、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的贊譽,也給他們自己贏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