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認為無法確定損失可推定理賠

 

某建材公司所屬車輛作業中而非道路行駛過程中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認為該事故非保險事故,擅自銷案拒絕賠償,遂發生保險糾紛。7月22日,隨著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的送達,這起財產保險糾紛案落下帷幕。法院認為按保險條款約定,商業三責險不限于道路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擅自銷案應自擔責,判決保險公司賠償建材公司15萬元。

作業損害電力設備

2016年9月,建材公司為其所有的案涉重型專項作業車在保險公司處投保交強險、商業三責險(含不計免賠),保險期限自2016年月15日至2017年9月14日。該商業三責險保險條款第二十二條明確“保險機動車在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合法駕駛人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人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直接損失,對被保險人依法應支付的賠償金額,保險人依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對于超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各分項賠償限額的部分給予賠償”。

2017年5月18日,建材公司員工余某駕駛上述重型專項作業車,停在一高壓線旁,其操作泵臂施工作業時,泵臂與高壓線距離太近,造成高壓線放電,致高壓線跳閘,電力設備受損。事故發生后,高壓線所屬的供電公司對受損電力設備進行了修復。

2017年5月22日,建材公司向供電公司支付修理費15萬元。2018年5月11日,供電公司出具給建材公司15萬元增值稅專用發票。

2017年9月,供電公司向建材公司提交施工結算書一份,匯總表主要闡明:安裝工程費13.1406萬元,拆除工程費0.6149萬元,其他費用5.2597萬元,合計190152元,但后面所附表格均為預算表。預算表的基本內容分為直接費、間接費,間接費主要包括規費、社會保障費、住房公積金、危險作業意外傷害保險費、企業管理費,合計30671元。

擅自銷案拒絕理賠

據悉,事故發生后,建材公司立即向保險公司進行了報險,保險公司派員到現場查勘并拍攝照片,但認為不是保險事故,沒有保存照片、定損,予以銷案。

因保險公司拒絕理賠,建材公司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

一審時,法院依照保險公司的申請移送鑒定,但相關部門問詢答復稱,就本案現有資料無法對損失作出鑒定。

 庭審時,原告建材公司訴稱,根據保險條款第二十二條的約定,投保車輛作業中的意外事故應屬于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應予以賠償。保險公司擅自銷案,導致損失無法鑒定,不利后果應由保險公司承擔。請求法院判決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15萬元。

被告保險公司辯稱,本起事故發生于投保車輛施工作業時,而非道路交通過程中,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即便屬于保險事故,損失必須在核定基礎上才能做出判決,而目前有關部門問詢后明確無法鑒定。建材公司提供的施工結算書中多處出現規費、社會保障費、住房公積金、危險作業意外傷害保險費、企業管理費等,可以看出受損電力設施是先修理后預算,這顯然也不合常規。

細釋法理公正判決

海安法院審理后認為,保險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依法成立并生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合同義務。建材公司發生事故后,保險公司應當按約進行賠付。

根據保險條款第二十二條約定,第三者責任險的理賠范圍不僅限于交通事故,還應當包括涉案車輛在作業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故。案涉車輛類型屬于重型專項作業車,該車輛除了具備在道路行駛的功能外,最主要的使用功能是用于專項作業。因此,案涉車輛在作業時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電力設備受損,保險公司應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范圍內對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建材公司在發生保險事故時已經及時報警,保險公司亦到現場進行查勘、拍照,但因其誤認為不屬于保險事故,沒有進行定損、保留照片,致使本案損失無法鑒定,責任應當由保險公司承擔。建材公司所支付的維修費,無明顯不妥之處,結算單中所載明的間接費應視為人工費,是維修過程中必然支出的費用,應視為直接損失,且建材公司最終支付維修費金額低于供電公司所出具的結算價格扣減該部分費用后的價格,故對建材公司主張維修費15萬元應當予以準許。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相關規定,作出前述判決。

一審判決后,被告保險公司不服提出上訴。南通中院審理后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0條之規定,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點評】本案主要涉及法律規定不明時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通常情況下,“誰主張,誰舉證”是一個基本規則,但如果一成不變地適用該規則,很可能違反公平正義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類似本案的損失確定,如一味地要求原告建材公司承擔責任,顯然是不公平的。此時,法官分配舉證責任,應重點考慮當事人距離證據的遠近和收集證據的能力上。

一是雙方當事人距離證據的遠近,接近證據的難易。為保證舉證責任分配反映實體法的公平正義精神,法官對當事人科以舉證責任時,應當是占有或者接近證據材料的一方當事人,否則,由遠離證據材料當事人負舉證責任是不公平的。因為在雙方當事人與證據的距離上,對于待證事實所必要的證據較接近的人,就該事實進行舉證,更為公正。二是收集證據能力的強弱。訴訟實踐表明,當事人對于待證證據的舉證條件和舉證能力往往各有差別,在證據的收集能力上,法人和其他組織因其社會經濟地位和影響一般優于自然人,掌握著國家權力的自然人又優于普通的自然人。在保險事故中,保險公司具有專業團隊,長期從事定損業務,其收集證據能力通常高于投保人。在投保人按程序報險后,保險公司具有較高的固證能力,由其提供定損證據更為合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該規定第七十五條同時規定,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于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這兩條規定的原理是相通的,即由接近證據的人或實際占有證據的人提供證據,如其拒不提供,甚至將本已持有的證據銷毀,應在案件事實上作出對其不利的推定。

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在原告建材公司報險后,已到現場勘查、拍照固定證據,卻擅自銷案沒有保存照片、定損,導致損失無法鑒定。由于保險公司收集證據的能力遠遠超過建材公司,且其已實際取得過證據,對無法鑒定的不利后果理應由其承擔。法院依據建材公司提供的結算書推定損失,是萬般無奈的選擇,也是公平正義要求的正確選擇。

本案的發生提醒保險業界,投保人報警后,無論保險公司對事故持有何種觀點,都應固化保全好證據。

 

【法條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第二十三條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當及時作出核定;情形復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保險人應當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協議后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存現金義務。保險合同對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保險人未及時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除支付保險金外,應當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第二十四條  保險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作出核定后,對不屬于保險責任的,應當自作出核定至日起三日內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發出拒絕賠償或者拒絕給付保險金通知書,并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