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慎落入短信陷阱 通過訴訟挽回損失
作者:徐芬 發布時間:2009-06-16 瀏覽次數:731
本網南通訊:如今步入信息時代,形形色色的短信鋪天蓋地,人們日常問候、洽談商務等亦越來越離不開短信,但也要謹防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短信進行坑蒙拐騙。日前,句容法院審結了一起因虛假信息引發的返還不當得利糾紛案件,法院審理后判決被告王家豐返還給原告句容海星工藝品有限公司其利用短信非法獲得的款項,為原告挽回了損失。
前 因
該案原告句容海星工藝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經營出口毛絨玩具為主的公司,2008年10月,公司因生產需要急需一批毛線玩具,公司負責人張梅香趕忙通過熟人牽線與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一經銷商龔云霞聯系洽談購買事宜,雙方在談妥價格后,于
疏忽落入短信陷阱
生產線上急等著毛線玩具到貨生產,
查證得知18萬元被騙
錢匯出后張梅香興匆匆地打電話給龔云霞讓她注意查收貨款,并立即發貨。但電話那端的龔云霞卻非常詫異,告訴張梅香自己根本還未將賬號等發出。張梅香慌忙拿出手機,翻看先前收到的信息,看著信息顯示的陌生的手機號碼、陌生的人名,這才驚覺自己可能因心急疏忽而落入了騙子的短信陷阱。但不可能這么巧吧,自己10分鐘前打電話向對方要匯款方式,10分鐘后就收到這樣的短信,或許是龔云霞的丈夫發的信息呢?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張梅香將賬號、戶名讀給龔云霞聽。“這個賬號我不知道,而且我根本不認識王家豐這個人,就連這個名字我也沒聽說過。”龔云霞的話對張梅香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如果對方真的沒有收到這筆錢,那么自己就是被騙了,這18萬有可能就此消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張梅香立即向公安機關報了案。
司法機關介入挽回損失
句容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立案后展開調查,通過調查首先排除了龔云霞收到18萬貨款的可能,肯定這筆錢已被他人非法侵占。公安機關隨即派員飛赴涉案銀行卡登記部門中國工商銀行成都市提督街支行進行調查,查知涉案銀行卡申請時登記的姓名為王家豐,證件為士兵證,住址為二炮駐重慶地區軍事代表局,此時卡內的18萬元已被取走部分,尚有11萬余元未被取出,于是將該卡號內的余款及時凍結。公安機關連忙趕至二炮駐重慶地區軍事代表局調查,該局反映并無王家豐此人。考慮本案的特殊性,公安機關建議原告先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取回該余款以挽回經濟損失。海星公司于
法院審理后認為,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海星公司于
結 語
案件雖然已經審結,但留給我們許多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警惕心理仍存在薄弱環節,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而行騙得逞,這提醒我們今后遇事要沉著冷靜、謹慎小心,不斷增強防范意識,以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