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寶貴的,奉獻著的青春是美麗的。在在被稱為“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江蘇省豐縣,有這樣一支作風優良、廉潔公正的優秀團隊,他們青春有為,他們無私奉獻,他們甘于平凡,他們唱響奉獻者之歌,將司法服務向社會延伸,使司法文明形象在滲入愛心的審判中不斷升華。這個令人關注的集體,就是豐縣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臨近“六一”,筆者走進少年法庭,與法官近距離感觸……

關愛無言流淌少年心底

豐縣法院少年法庭現有6名干警,是一個富有朝氣而又年輕向上的集體。近年來,先后榮獲省青少年維權崗、省青年文明號、市文明單位等稱號,現在是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創建集體。近年來,該庭不斷加大爭先創優力度,并結合司法規范化建設活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活動,先后開展了“弘揚先進性,貼近老百姓”、“真情扶困進百家”等活動。

年僅10歲的許智,至今還記得法官幫助他的情形。這個豐縣民族小學三年級的學生,38歲的父親前年因突發腦溢血不幸去世,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災難性的陰影,也使品學兼優的他幾次面臨失學的危險。少年法庭的法官知道了,都紛紛捐款來救助這個瀕臨失學的少年,大家自愿捐款600元,還買了書包、文具、書籍等物品。錢物雖然不多,卻凝聚著法官的心意。他們來到豐縣民族小學,將錢物交到面臨輟學的貧困生小許智的手中。接到資助的錢物后,小許智哽咽著說:“法官叔叔、阿姨們,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實際行動報答你們!”

“圓桌審判”喚醒沉睡心靈

少年法庭,是豐縣人民法院苦心經營的陣地。在會議室的一張圓桌前,少年法庭的法官告訴筆者,少年法庭成立20年來,在這張圓桌上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

2007年的夏天,16歲的周光華(化名)因沉湎于游戲廳不能自拔,就去偷別人錢,結果因盜竊案發走進法庭。可光華的父母得知兒子犯法后,感到兒子丟了他們的臉,不愿見他。為了找到打開光華銹蝕心靈的鑰匙,法官史煒和書記員在火辣辣的太陽炙烤下,多次奔波,耐心、細致地向他的父母說理講法,使其明確教育挽救子女的責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周光華的父母被她的熱情所感動,改變了“子女犯罪不光彩”的心理,愿意參加庭審。為了避免給周光華上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法官運用“圓桌審判”方式,將法庭搬到了會議室的圓桌前,大家圍繞一個圓桌而坐,同在一個平面上,形成了一個緩和、寬松但又不失法庭嚴肅性的氣氛。庭審階段,望著光華那稚氣未脫的面孔和膽怯的目光,史煒用平和通俗的語言開導周光華:“幸福必須靠勤勞的雙手去爭取。采取盜竊的手段雖然可以滿足自己一時的欲望,但這種行為既給別人帶來損害,又會觸犯刑法受到懲罰,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希望你能吸取教訓,真誠改過,以實際行動重塑自我,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法官細雨般的教悔,和風般的呵護,像一股清澈的山泉滋潤著光華的心田。他感動得泣不成聲,流著淚?艋詰潰骸胺ü侔⒁蹋?我知道錯了,以后我再也不會做這種傻事了!”后周光華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為防止周光華重蹈覆轍,在幫教期間,史煒還擬定法院與監護人、被監護人的“幫教協議書”。多次與周光華的父母進行溝通。如今的周光華已是一名大酒店的經理了,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這只是少年法庭審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一個側面。事實上,法官們付出了更多的艱辛和心血。對于該庭判決的稚嫩、單純的少年犯,法官們始終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那樣,用愛心去溫暖、用真誠去感化、用道理去教育和挽救失足少年,讓一個個浪子回頭。少年法庭成立以來審判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無一人重新犯罪,真正做到了“春風不讓一木朽”。

愛心熱線從這里延伸

“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剛剛走進辦公室的庭長王紅衛趕忙去接電話,同時翻開“未成年人法律維權咨詢熱線記錄簿”,拿出鋼筆記錄。

在少年法庭每一名法官的記錄簿上都密密麻麻詳細記載著很多名字,這里有在緩刑期間考上重點中學的蔡東東(化名);有在他們的鼓勵下學習技術,最終找到工作的渠淼劍(化名)……這些名字對別人來說也許沒有意義,但在法官的心中卻是一縷縷剪不斷的牽掛,每接到一個電話,就仿佛是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戶。

記錄簿中,有一位剛滿17歲的未成年人的名字,他叫金夜(化名)。一次他在校與人打架,因學校讓他把家長叫來,他心中害怕,不敢回家,流落街頭。身無分文的他在一家商店偷了50多元錢,可心里總犯嘀咕,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撥通了“未成年人法律維權咨詢熱線電話”。王紅衛了解到他的處境后,一邊穩定他的情緒,一邊派人找到他把他帶到法院。又找他的父母親,共同教育了金夜,使其認識到錯誤,讓金夜的父母將50多元錢退給失主。就這樣,一起違法犯罪的隱患,在在法官的愛心感召下,得到了化解。

200061“未成年人法律維權咨詢熱線”開通以來,少年法庭共接到青少年及其家長、老師和有關人員的咨詢電話5000多個,對于每一個電話,他們都做好記錄,記錄每一個熱線的通話內容、處理意見、處理結果等,做到及時予以耐心解答或處理,拯救了一個個迷途的孩子。

讓擱淺的小舟順利啟航

15歲的被告人宗易志(化名)翻墻進入本村一家商店盜竊。被店主發現后。宗易志為抗拒抓捕,反而毆打店主,被聞訊趕來的群眾當場抓獲。案發后,宗易志有悔過之心,他的家人也積極賠償被害人的損失,得到了被害人的諒解。在審理此案時,法官謝福志針對本案具體案情,根據中學生的犯罪特點,延伸審判教育功能,寓教于審,認真做好少年犯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為此,他邀請了公訴人、辯護人、學校、村委會、被害人共同參加的聽證會,就對宗易志如何量刑征求各方意見。根據宗易志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通過召開庭審聽證會,法院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

在少年法庭法官的眼里,這并不是教育的終結。在他們的建議下,學校同意保留宗易志的學籍,并落實了相應的幫教措施。宗易志的家長及所在學校、村委會還表示愿負監護、幫教責任。最終,這起在校中學生搶劫犯罪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宗易志的父母現在逢人就說:“沒想到犯了罪的孩子還能夠繼續上學,這多虧了法院的法官啊!衷心地感謝他們!”

齊手托起明天的太陽

“法官們的精彩演講,給我們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法官們的傾情教育,使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違法和犯罪,規范了我們的行為,也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衛能力。”這是豐縣中學的一名學生激動地評價法官們的工作。

為了預防、減少未成年人犯罪,也為了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能力,少年法庭特別加強了法制宣傳教育,從而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自衛能力。他們先后與豐縣中學、豐縣民族中學、豐縣華山中學等幾所學校結成了共建單位,并共同創辦了家長學校。法官們深入縣城、鄉鎮的中小學校向師生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近年來他們先后講課120余次,受教育的中小學生達10余萬人。同時,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法制宣傳教育。該庭還開展了“救救孩子”、“托起明天的太陽”、“希望的明天”等大型圖片展活動。通過上述系列活動的開展,收到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