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次向社會公布司法“藍皮書” 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漏洞“打補丁”
作者:轉載《新華日報》 發布時間:2009-04-24 瀏覽次數:2712
省高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嬡珍告訴記者,從今年起,每年“4?
劉嬡珍說,“今年1至2月,全省知識產權一審案件數達439件,同比上升31.44%。社會對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知識的需求催生了藍皮書的出爐。”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性和專業性較強,很多企業遇事才學法,預警能力很弱。比如,企業應按照技術人員總數4%的比例設立知識產權管理崗位,而經調研,發現能做到這點的企業并不多。
值得關注的是,“江蘇省一些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四大漏洞,亟待引起重視。”省高院民三庭庭長宋健向記者逐一分析。
“部分進出口企業忽視知識產權法律審查。”宋健告訴記者,我省經濟外貿依存度高,貼牌加工企業較多。一些企業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規定缺乏了解,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在爭取國外客戶訂單的同時,忽視對訂單項下加工產品的知識產權合法性的必要審核,從而引發知識產權訴訟。比如一些國外客戶提供虛假的商標許可使用授權,貼牌加工企業因未盡必要、合理的審查義務,導致加工生產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給自身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據了解,目前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這已經成為阻礙其加速發展的一大瓶頸。宋健建議,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事務的統一管理。有條件的企業應當設置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中小企業應配備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或者充分借助知識產權中介機構的力量來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部分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意識薄弱,這是目前我省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又一短腿。”宋健分析了兩方面原因,一是部分企業對自身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信息與經營信息保護意識不強,沒有系統的資料保管和保密措施制度。在職工因跳槽、離職而泄露其商業秘密時,只能匆忙上陣,往往在商業秘密屬性認定、侵權行為認定等方面舉證困難,最終遭至敗訴;二是部分企業的商業秘密法律知識欠缺,將一些屬于公知領域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作為商業秘密要求司法保護,往往不能獲得支持,也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另一個“漏洞”表現在部分文化創意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據統計,去年以來電視臺未經授權播放他人影視作品的現象普遍存在;網站、網吧等未經授權,擅自提供在線影視、音樂作品的播放、下載服務等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引發大量侵權訴訟,已經引起社會普遍關注。這說明近年來隨著影視、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知識產權創造過程中如何加強對知識產權問題的研究,有效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是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特別加以關注的問題。
如何為大“漏洞”打“補丁”?劉嬡珍建議,當務之急,企業要加快形成技術開發的預先研判制度。在新產品開發及上市之前,企業要進行全面檢索、調查,判斷是否會造成重復開發,是否會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等。其次,要形成技術研發文字記錄制度,并由專人統一編號保管記錄,以避免因保護不當導致權利流失。再次,企業要制定保密制度,及時與可能接觸商業秘密的人員簽訂保密合同;對技術研發資料、客戶資料等實行集中管理,對商業機密信息實施分等級隔離,加強企業網絡的防火墻和安全措施等。 (沈崢嶸 施海泉)
200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