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碉堡里的和平鴿
作者:費尤祥 發布時間:2009-03-23 瀏覽次數:1173
一群和平鴿從彈痕累累的碉堡里飛出,掠過海面飛向晴朗的藍天……
這經常出現在我腦海里的畫面讓我難以忘懷!這是我軍旅生活中曾經守衛的地方??海軍駐福建省某部港口信號臺。這里俗稱閩頭浙尾,是浙江進入福建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國民黨部隊在潰敗東竄時,曾想扼守此地,便在這倚山面海的高地上,橫跨兩省建起了這座龐大的環形混凝土碉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風抽雨滌,它已失去了昔日的陰森與恐怖。卻成了一群和平鴿的安樂窩。
部隊建設史記載:1956年初,海軍某部在這里建起了一個信號臺,為進入沙埕港的軍地艦船導航。聽戰友們說,1963年秋,從浙江杭州入伍的一個戰士回家探親時,帶回來一對鴿子。經過一茬一茬戰友們的精心飼養,鴿子的數量已發展到我到信號臺工作時的一百多只。戰友們把這座碉堡巧妙地修飾了一番,用鐵絲和竹片編成一個天然的鴿棚。于是碉堡便成了鴿窩,鴿子也成了我們最親密的伙伴。我到信號臺工作時,戰友們已把有特點的鴿子都起上好聽好叫的名子了,什么“白頭翁”、“雙翅綠”、“小牡丹”、“大將軍”等等,每當遠方的船只駛往這里,這些鴿們總要用自己獨特的語言發出各種信號,告訴信號臺的戰友,有“朋友”遠方“來訪”!閑暇時,它們與我們嬉鬧、打趣,還常常淘氣地從我們的碗中奪走美食。
一天中午,山頂上突然飛來一只鷹趁我們午休的機會,撲啄死一只鴿子,未等它叼走,我們便從各自宿舍沖出來,老鷹驚慌逃去。戰友們面對死去的鴿子,很是傷心,沒有人能狠下心來吃鴿肉,大伙兒在山坡樹叢中掘上一個小穴,安葬了被啄死的鴿子。這以后戰友們對老鷹嚴加防范,除了加強值班外,還在鐵絲網上用竹枝扎了幾個人形,外面套上衣服,至此到我離開信號臺,我們的鴿子再也沒有被老鷹啄死。
“瞧,那只腿上套著金屬圈的大白鴿,是我們這里有名的養鴿迷、去年退伍的老戰士季永寧從南京放飛回來的。”我記得非常清楚,那是我到信號臺第二天早上出操后,我站在碉堡旁邊看著戲嘻的鴿子,班長劉光明走到我身邊手指鴿群對我說。原來,在每年老兵退伍時,信號臺服役到期的戰友都要帶上自己心愛的鴿子返回家鄉,到達家鄉后,再讓鴿子帶上平安返鄉的消息飛回部隊。雖然這些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鴿子多數不能返回目的地,但這種獨特的方法依然保存著。
我在信號臺工作時間不是很長,但我與戰友們一樣難以割舍對無言戰友??鴿子的思念。在部隊時只要下部隊到沙埕軍港,我都會抽空到信號臺看看鴿子。現在雖然我離開部隊多年,但這些抖動的畫面時時在我的腦海里映現,讓我難以忘懷。站在戰爭殘骸上的和平戰士們,總把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和平鴿身上……
飛吧,和平鴿,我心中的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