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多人少”導致法官年人均辦案200件,維護社會穩定,亟待??

著力點前移,為“司法極限”解壓

 

  靖江市法院江陰園區法庭副庭長陳燕萍是全國人大代表。

  她的工作量聽起來“不能承受之重”:“從前年起,每年要辦300件案件,最多一天開過3個庭,而這個工作量,在我所在的法院不是最多的。我們法院2008年收案同比上升20%,一線法官人均辦案超200件。”

  陳燕萍的工作壓力,是法官日趨“陀螺化”的一個縮影。記者從省高院了解到,江陰市法院濱江人民法庭法官張勇創下了法官辦案的最高紀錄:2008年審執結各類案件767件,平均一天調解和開庭5.8次,案件平均審理天數19.08天,案件調撤率81.23%,所有案件卷宗重達260多公斤。

  “被逼出來的司法極限!案多人少,這是全國法院系統的一個共性難題,而在各項工作領先全國的江蘇,這樣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小兵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記者了解到, 2008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882352件,同比增長25.90%,比2004年增長62.64%2008年省法院受理案數同比增長174.37%

  案件緣何激增?省高院院長公丕祥向記者分析原因。近年來,物權法、公司法、勞動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一大批法律相繼出臺或修訂,這些法律對法律關系主體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加大,使得法院受理的相關案件數量增多。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由此導致金融糾紛、債務糾紛、勞資糾紛、房地產糾紛、企業破產糾紛、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等案件增多。另外,全省法院還要運用司法手段,主動幫助企業應對危機。這些主動服務,更使得原本就疲憊的法官感到身心俱疲。劉小兵說:“應當頌揚這種職業精神,但不提倡超生理極限的勞作。審判活動與醫生看病一樣,是一個冷靜、謹慎操作的程序流程,法官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調查、論證,在周密的思考后作出判斷。否則,會影響案件質量。”

  對此,法院自身已經開始對癥開藥方。20086月,省法院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關于緩解全省各基層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指導意見》,從增加審判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深化審判工作機制改革、堅持向科技要效率、完善法官激勵機制、減輕法官業外負擔等方面,為基層法院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深化審判方式改革。但由于外部環境未發生變化,盡管經過多方努力,解決了一些問題,但相對于全省法院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依然是杯水車薪。

  案多人少,本質上是個社會問題。除法院自身努力外,也需要全社會在政策、人員、資金等方面給予理解和支持。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公丕祥和陳燕萍,不約而同地在會上呼吁,社會多方為緩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共謀良方。

  省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方明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她說,只有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初始階段、處理在訴訟之前,才是最經濟、最有效、也是最符合人民群眾要求的措施。她建議擴大委托調解和邀請協助調解的案件范圍,更多地吸納社會力量合力解決涉訴糾紛;同時積極推進人民法院附設人民調解工作室工作,盡可能多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

  本報記者 沈崢嶸

  本報實習生 施海泉

 

200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