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危機

我們有信心有志氣有勇氣有能力(兩會進行時)

本報記者 賀勇 李剛 朱磊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第四季度GDP增速下滑。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失業人數增加。

  “信心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34,全國政協經濟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億利資源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彪委員的話讓人心頭一震。短短兩天對兩會的采訪中,“對中國有信心”,成為代表委員們說得最多的話。

 

仍有潛能可挖

 

  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外貿依存度高達155%的廣東首當其沖。213開始,廣東電網全網負荷恢復增長。用電量指標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經濟向好的指向得到驗證。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代表說,今年以來,廣州地區汽車市場明顯攀升,廣州本田出廠車批發數量23482輛,同比增加29%;東風日產汽車銷售30111輛,同比增長22%

  中部安徽省,水泥、鋼鐵等各類企業均現回暖跡象。安徽科大訊飛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代表說:“只要有信心,挖潛力,就一定能夠把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千里大草原內蒙古,2008年也遇到嚴重困難,但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梁鐵城代表介紹,過去一年,內蒙古GDP增長17.2%,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位。今年1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6.2億元,增長12.4%,環比提高8.8個百分點。

  “中國具有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資本、勞動力和技術,中國的發展還有許多有待激發的能量。”民建中央常委郝益東代表認為,這是中國信心的重要來源。

從全國范圍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礎并未改變:去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糧食連續5年豐收,總產達5.28億噸……代表委員們拿出組組數據,充滿信心地說: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讓我們有很多潛能可挖。

 

調控效應顯現

 

  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變化,中央政府對宏觀經濟的政策也在迅速調整。

  去年1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4萬億元投資計劃,出臺10項擴大內需之舉,明確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輕工業和石化產業等一系列調整振興規劃。

  “擴大投資、拉動內需的政策已經初見成效。”包鋼集團公司董事長崔臣代表說。去年,鋼材價暴跌,壓得許多企業喘不過氣來。國家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出臺后,包鋼生產的350公里高速鋼軌供不應求。

  談起宏觀調控,代表委員們表示,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富于彈性、頗有成效的宏觀調控政策,給了我們應對危機的力量和信心。

  新出臺的宏觀經濟政策中,改善民生十分“搶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災后恢復重建1萬億元……

  采訪中,許多代表委員這樣說:在民生領域抓緊辦成一批群眾熱切期盼的大事,補上歷史欠賬,不僅改善百姓生活水平,而且減少后顧之憂,將增強消費的后勁和活力。

 

攜手共克時艱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杜梓代表看來,中國信心還有許多超越經濟層面的因素。“中國政府的緊急動員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相比其他國家要強得多。對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來說,這是一大優勢。”這一政治優勢,在抗震救災和奧運會的舉辦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不是哪個部門的事,要形成合力。”江蘇省高級法院院長公丕祥代表說,一段時間來,政法系統各項服務“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措施出臺。江蘇法院發揮審判職能,積極運用破產重整等法律手段挽救停產倒閉企業、慎重妥善運用訴訟強制措施、建立案件受理“綠色通道”等,積極應對。“我們還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涉及民生案件審判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司法文件,筑牢抵御危機沖擊的司法防線。”

  “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偉大民族。”民革中央常委肖黎聲代表說,盡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產生了不利影響,但對曾歷經種種磨難的中國人民來說,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在挑戰面前,中國人民將團結得更緊密,應對更加從容。”

 

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