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刑事案件當事人親屬及被害人群訪、纏訪現象明顯增多,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一、主要原因:1、法律知識欠缺。一些刑事案件當事人雖然服判認罪,但其親屬缺乏具體法律知識以及對案件的處理結果的過高要求或片面認識,往往尋找各種理由為其開脫罪責,到處信訪、鬧訪。2、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空判率”高。我國現階段刑事案件傷害的法律救濟途徑主要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獲得。由于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加之很多案件賠償款項巨大,受害人最終無法獲得賠償,引發受害人及其親屬信訪、群訪、進京上訪。3、極少數刑事又附帶民事案件由于主客觀方面原因干預,久調難判也是導致涉法信訪的原因之一,這類信訪案件大多集中在與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密切的案件,如涉及人身傷害、交通肇事等,其中多數是針對事實認定、審判程序、財產保全等環節不滿進行涉法信訪。4、望子成龍心切,變成蟲后悔,胡攪蠻纏。當今父母及長輩對獨生子女成才心切,往往由于教育引導、激勵方式欠妥,導致剛走上社會的青少年誤入歧途,觸犯刑律,他們想從情理上呵護他(她)們,因而亂訪、亂鬧。

二、對策建議:1、大力推行判后釋法答疑工作。在案件宣判后承辦法官針對當事人提出的疑問,即對判決賴以形成的邏輯推理過程以及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詳細理由耐心作出解答,增強審判工作的透明度,以便當事人充分理解信服法院的判決。2、大力開展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改革工作。結合實際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工作制度,詳細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調解的目的宗旨,指導原則,職能部門、調解的條件及范圍,調解的程序和各階段的時限要求等,將此項工作制度化。同時還要講究辦案技巧,以誠懇的態度幫助當事人理清案件事實和分析利弊,引導雙方互讓互諒,力促案結事了。3、建立刑事傷害救助制度。對沒有獲得賠償的被害人以及因加害人的行為而間接受害的加害人的親屬等,給予經濟上的救助或補償,而救濟金的來源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也可接受社會捐助。4、熱情態度息訴息訪。提高辦案人員的素質,用真心、誠心、愛心對待每一位當事人或來訪者,避免在接待環節引發新的矛盾。另外對不屬于法院管轄的事情,及時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全力搞好協調,并耐心地做好解釋和說服工作,以自身的扎實工作做好全方位、社會化的息訴息訪。5、加強全員普法預警教育。法院要結合普法工作,把庭開到鎮村組及企業高校,把課堂引入社會,深入到田頭、住戶,使全員對基本法律法規有認識,罪與非罪有認識,情理和法理有認識,避免和減少犯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