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 “訴”你不容易
作者:肖天存 盧云云 發布時間:2013-09-02 瀏覽次數:1121
據統計,僅2012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環保局就受理環境污染有效投訴2200余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組數據顯示,2008至2012年,常州市兩級法院共受理資源環境類刑事案件10件、民事案件18件、行政案件27件,分別占同期同類案件總數的0.05%、0.01%和1.11%。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裴陽認為,環保糾紛案件絕對數偏少,與環境公益訴訟規定不具體、環境法律責任立法不完善、公民環境維權法律意識淡薄等密切相關。
面館排污不留“痕跡”
相鄰住戶開面館,蒸汽、油煙、噪聲“三箭齊發”,令當事人不堪其擾。然而,當他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時,卻又遭遇舉證難題。
王某是常州市天寧區光華世家20幢乙單元202室房屋的所有人,其房屋與光華世家20-10號房屋部分相鄰。2009年11月,龔某租賃光華世家20-10號房屋開設面館。龔某用木板將租賃房屋空間隔為兩層,一層是店堂和操作間,操作間里安裝面鍋,二層是倉庫。
王某認為,由于面館沒有合理配置相應的排放蒸汽的設備,蒸汽上升液化慢慢通過屋頂天花板滲透到自己家里,造成其房屋墻面起皮脫落、地板變形、衣柜、櫥柜損壞。同時,面館排出的油煙使其不能開窗,噪聲導致其不能正常休息。面館排出的油污堵塞了窨井,從而致使污水上涌到房屋里面。
為此,王某于2012年2月7日,向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龔某停止侵害并賠償其損失77500元。
審理中,根據原告王某的申請,法院委托常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鑒定。該公司于2012年4月作出檢測鑒定報告,對漏水原因進行分析并給出檢測結論:“如被告面館面鍋頂有大量蒸汽,熱蒸汽上升后遇到原告衛生間樓板時,會首先在板底冷凝成水滴,其板底面泥子、涂料等遇水后應會出現起殼、起皮、脹裂等現象,而從現場觀察情況看,原告衛生間板底面涂料層完好、干燥、且無修復處理的跡象,故分析后認為原告房屋內衛生間、臥室墻面變形、脫落、地板變形等方面的受損與被告所開面館面鍋蒸汽無關。”
該案王某申請司法鑒定,結論不能證明其主張的事實,且又未提供其他證據證明,故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因王某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天寧法院不予支持,遂于2012年7月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3.65萬元排污與58萬元清污
有毒化工廢水一倒了之,并能從中獲益36500元,貌似是個很賺錢的買賣。然而,為了消除由此造成的污染,卻需支付58萬余元的費用,是非法獲利的14倍。
2009年3月至4月,常州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化工公司”)、常州某化工殘渣處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殘渣處理公司”)因內部污水預處理裝置改造及處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在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情況下,將含有硝基苯、揮發酚、苯胺等有毒害成分的化工廢水,分別以135元/噸、150元/噸的價格,交由吳某等三人(均另案處理)處理。吳某等人又以50元、80元/噸和60元、90元/噸的價格,將上述兩公司的化工廢水交由負責常州市湖塘污水處理廠的被告人徐某處理。至案發,化工公司將830余噸的化工廢水違規外運處理,殘渣處理公司將310余噸的化工廢水違規外運處理。
為防止污染擴大,恢復環境功能,常州市武進區環保局委托常州市武進雙惠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處置被污染的趙墅浜河水累計4930噸。經核算,消除污染費用計58萬余元。2009年9月間,化工公司與殘渣處理公司各支付污水處理費人民幣345100元,共計690200元。
法院經審理認定,被告人徐某、池某、茆某等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鑒于被告人均有從輕減輕情節,遂于2010年3月,以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判決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已預繳);池某、茆某等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
環保局向高污染企業說不
紡織企業違反法律規定,使用高污染煙煤,環保部門當即責令拆除的決定幾經復議和訴訟,行政處罰決定得到維持。
2011年9月,常州市武進區環保局在常州某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紡織品公司)檢查時發現,該公司有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關于禁燃區規定的行為。遂于2011年9月立案,經調查取證和檢驗,查實紡織品公司在生產中使用的一臺120萬大卡導熱油爐未在規定期限內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至今仍繼續使用高污染燃料煙煤。
2011年10月,武進區環保局作出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告知紡織品公司擬作出行政處罰的內容、依據及紡織品公司享有的相關權利等。紡織品公司在次日進行了陳述和申辯,但在法定期限內未提出聽證申請。2011年10月,武進區環保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紡織品公司立即拆除使用高污染燃料的120萬大卡導熱油爐。
紡織品公司不服,向常州市武進區政府申請復議,武進區政府于2012年2月作出維持上述行政處罰的復議決定書。紡織品公司仍不服,訴至武進區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行政處罰決定。
武進法院認為,武進環保局作為縣級環保行政管理機關,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職權法定,處罰程序并無不當。武進環保局提供的證據,足以證明紡織品公司在生產中使用的120萬大卡導熱油爐未在規定期限內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至今仍繼續使用高污染燃料煙煤的事實。據此,武進環保局認定紡織品公司的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遂于2012年4月9日判決駁回紡織品公司訴訟請求。
紡織品公司不服,向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常州中院經審理,于2012年5月22日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箭齊發“治污”
巡回法庭設在執法部門
為有效化解環境糾紛,常州市兩級法院加強與公安、環保、水利等行政執法單位和檢察院的協作,通過在有關執法單位設立巡回法庭、建立環保執法聯動機制、規范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等途徑,營造糾紛化解合力,多渠道化解環境糾紛。
目前,常州中院及新北、溧陽、金壇三家基層法院分別在環保聯動執法中心、環境監測支隊、水利局、環保局設立環保巡回法庭。巡回法庭主要職能是提供環保法律咨詢、參與聯合執法巡查、審理環保類案件等。有些法庭還采用民事、行政、刑事“三審合一”集中化審判模式審理案件。
給公益訴訟找“原告”
為解決環境公益訴訟原告主體缺位的法律難題,2011年底,經常州市民政局批準,注冊成立具備公益訴訟原告主體資格的民間環境公益社團法人“常州市環境公益協會”。常州中院與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和市環境公益協會聯合制定《關于辦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規定(試行)》,明確協會作為原告的主體資格,同時明確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地位。
執法、司法通力合作
為營造環境執法和檢察、司法的合力,常州中院與公安、環保等行政機關和檢察院聯手,于2012年11月建立常州環保聯動執法中心。該中心是全國首家集環境訴訟案件集中辦理、環保聯合執法及環保警示教育于一體的多功能基地,中心內設環境保護巡回法庭、檢察工作站、警務工作室和環境公益協會四個機構。
與此同時,幾個單位還聯合出臺了相關規范文件,并印制響應程序示意圖,針對環境污染侵害公益的具體行為構建三級響應機制,明確相關單位在各個級別響應情形中的職責及相互間的協作事宜。中心成立以來,共召開會議8次,開展環保專項行動1件,辦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2件,挽回經濟損失220多萬元。
環境訴訟緣何“不給力”
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調研認為,資源環境案件數量少,與相關糾紛數量不成正比,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環境立法對司法、行政執法的供給不足。一方面,我國目前環境立法對于司法、執法的保障十分有限,導致環境司法、執法的功能發揮不足。在環境刑事責任立法中一些罪名被限定在過窄的范圍,罪與非罪的界限不清,對環境犯罪所導致的損失計算適用什么標準、如何計算等都沒有明確規定。
其次,資源環境司法、行政執法環境不佳。一些地區長期以來推行粗放型的“唯經濟增長”模式,不符合“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博弈中,環境保護經常是被犧牲的對象。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追究環境污染的責任往往被人們忽略。
再次,環保執法部門存在對環保違法行為查處不及時、執法乏力的問題,讓許多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查處,從而造成因行政執法失效而導致司法無用武之地的局面。
面對這一現狀,針對如何解決環境糾紛涉訟比例小,切實提高司法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常州中院提出如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環保立法。刑事立法方面,要準確界定環境犯罪,盡快新增非法取水罪、破壞水工程和水文設施罪、故意浪費水資源罪等罪名。同時建議調整環境污染犯罪的犯罪構成規定,在刑事訴訟中減輕公訴機關的證明責任,增加排污企業的說明責任。行政立法方面,建議增加環保行政執法機關的權限和處罰力度,賦予環保部門對限期治理不達標的污染企業,采取查封、凍結、扣押等必要的強制措施的權力。民事立法方面,建議適時制定環境損害賠償法,將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和損失大小的計算法定化。同時建議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明確包括起訴、證據規則、責任承擔及訴訟利益歸屬方面的制度。
二是優化環境保護的司法、執法環境。加強環境法制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環境法和環境保護觀念,提高整個社會的環境意識。鼓勵各類環保組織做大做好,增強其代表公民或公眾提起環境訴訟保護公民合法環境權益的積極性。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撥款或者向公眾捐款的方式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基金,為有困難的原告方提供資金幫助,有利于鼓勵更多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來。
三是充分發揮行政執法、檢察和司法聯動機制的作用。環保行政執法部門要提高刑事案件移送意識,加強內部督察,杜絕“以罰代刑”的發生;公安部門要切實增強刑事打擊力度;檢察機關要加大對涉資源環境的職務犯罪特別是環境監管失職罪的查處力度,制止少數環境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執法不嚴的現象;司法機關要堅持“零容忍”,快捕、快訴、快判,依法從嚴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