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問題研究
作者:施慶芳 發布時間:2013-08-20 瀏覽次數:4193
關鍵詞:社區矯正 數據統計與分析 社會性 制度完善
正文:
社區矯正制度作為對刑罰報復主義反思的產生,在體現對人權保護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罪犯的心理與行為的矯治,強調社會力量在矯治罪犯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我國從2003年開始試點社區矯正,到現在《社區矯正實施意見》的正式出臺以及《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對社區矯正進行規定,社區矯正在我國得到了充分的認識和肯定。然而依托基層司法所的社區矯正工作在運行中暴露出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是否有更合理的解決之道?筆者選定江南某市W區社區矯正情況為樣本,就W區社區矯正對象情況、工作人員情況、矯正措施及民眾認可情況等多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國外社區矯正的實踐經驗,意在查找不足,提出拙見,讓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在順應國情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和分析
1、社區矯正概念的由來和發展
社區矯正(Community correction),有的國家也稱之為"社區矯治",它是一種不使罪犯與社會隔離并利用社區資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區環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總稱。社區矯正的種類可以多種多樣,如緩刑、假釋、社區服務、家庭監禁、電子監控、中途訓練所等。
社區矯正被稱為刑罰制度中革命性的創新。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近代學派的大師們認為刑罰的目的不應是對犯罪人的報應和對一般人的威嚇,而應是通過對犯罪能力的剝奪和對犯罪人的矯正以保衛社會。社區矯正作為一種非監禁刑,有著監禁刑所無法比擬的諸多優勢。一方面,社區矯正作為一種執行刑罰的方式,節約了大量的司法資源和成本。另一方面,社區矯正將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低的人置于社會大環境下,有效避免了監禁刑可能造成的與社會脫節和犯罪交叉感染等問題,更有利于罪犯的改造,也更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權。
在社區矯正的模式上,各國有所不同。以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是"公眾保護模式",矯正中將保護公眾安全作為最重要的原則。英國"刑法執行模式",現行的英國法律根據刑罰輕重,將刑罰分為三種:罰款、社區矯正和監禁刑,社區矯正成為其刑罰的一個重要刑種。 社區矯正機構在日本稱為"社區更生保護設施",是一種具有更生保護法人資格的民間團體設立,在緊急更生保護的框架下,為更生保護對象提高食宿、生活指導等相關福利,"更生保護模式",更加注重對出獄人的社會救濟和幫扶。
2、我國關于社區矯正的定義及分析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對社區矯正進行了界定: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社區矯正是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對罪行較輕、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經過監管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罪犯在社區中進行有針對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是當今世界各國刑罰制度發展的趨勢。
可見,社區矯正在我國是作為與監禁刑相對應的一種刑罰的行刑方式存在的,其本身并不是刑罰的種類。同時,在兩院兩部對社區矯正的定義上,也強調了社會團體及民間組織包括社會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矯正的必要性。這也是社區矯正在由的題中之意。社區矯正的主要目的是矯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因此,矯正過程應突出對于罪犯心理及行為的矯正,真正達到從心理上和行為上讓罪犯真正得到矯治的效果。
二、我國社區矯正的發展及相關規定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社區矯正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試點興起階段。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與司法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為社區矯正試點省市,至此社區矯正制度被正式啟動。二是擴大試點階段。2005年1月20日兩院兩部聯合下發《關于擴大社區矯正試點范圍的通知》,將社區矯正試點擴大到十八個省(區、市),試行區域既包含了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欠發達的中部部分省份、又包括了不夠發達的西部省(市、區),它的基本任務是全面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矯正之路,為全國性的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三是全國試行階段。2009年10月兩院兩部聯合下發《關于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社區矯正推行于整個中國大陸區域。第四個階段是系統成熟階段。標志為2012年1月20日,兩院兩部聯合下發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該實施辦法對社區矯正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定。2012年2月亮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次將社區矯正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規定,社區矯正作為刑罰執行的一種方式得到了法律的認可。
在社區矯正對象上,根據2003年兩院兩部的《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社區矯正主要針對五類人,具體為:1、被判處管制的; 2、被宣告緩刑的; 3、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具體包括: (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2)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3)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4、被裁定假釋的; 5、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對于罪行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殘犯、以及罪行較輕的初犯、過失犯等,應作為重點對象,適用上述非監禁措施,實施社區矯正。《刑訴法》2012年3月14日通過新的修正案,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刑法修正案(八)》也對管制、緩刑和假釋增加了實行社區矯正的條款,而監外執行因為不涉及到刑罰的問題,刑法修正案也不可能作規定,此類人員依然屬于社區矯正的范圍,實際上與之前相比,取消了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作為社區矯正的對象。社區矯正對象的范圍有所限縮。
2012年兩院兩部的《社區矯正實施意見》對社區矯正中執行體制、執行程序、矯正措施、法律監督等等主要內容做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是司法行政機關依法實施社區矯正的制度保障和工作規范。至2010年,全國258個地(市)、1998個縣(市、區)、23430個鄉鎮(街道)已全面開展社區矯正工作,鄉鎮(街道)社區矯正覆蓋面達57%,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57.7萬人、解除矯正30.7萬人。
三、W區社區矯正現狀統計及分析
(一)、W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社區矯正機構情況
1995年,W撤縣建市,2002年撤市建區,現為江南某市的轄區,全區面積1246.64平方米,戶籍人口近100萬,常住人口160萬,設有269個行政村,98個社區,分為17個鄉鎮,一個司法局,下設17個司法所。司法局成立專門的矯正辦公室,矯正辦公室總計4名工作人員。2005年,根據中央、省、市的布署,W區在全區開展了社區矯正工作。至2012年5月,W區共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3013名,解除社區矯正人員為2330名,現有在冊矯正人員683名。
(二)、W區社區矯正情況統計
1、社區矯正對象適用刑罰種類情況
社區矯正對象適用刑罰種類情況 (單位:人)
在冊人數
(至2012.5) 管制 假釋 緩刑 監外執行 剝奪
政治權利
683 0 95 520 11 57
(表一 )
根據對在冊矯正人員適用刑罰種類的分析,可以看出緩刑占社區矯正人員的比例最高,達76%。緩刑所占比例高,與現行刑法的適用有密切的關系,比如,根據筆者的了解,針對現下多發的交通肇事罪,凡是積極賠償的,判緩刑的情況非常普遍,幾乎成為約定俗成的通例。在貪污、受賄類犯罪中,緩刑的適用率也相當高。根據我國刑法關于適用緩刑條件的相關規定,"積極賠償"并不是其適用的前提條件,相關犯罪在量刑適用緩刑時還應當慎重。。
在冊矯正人員中,假釋人員為95名,占W區社區矯正人數的13.9%。假釋是對在監獄服刑人員有條件地置入社區,是監獄服刑人員向自由生活的過渡階段,有利于服刑人員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有學者認為,假釋應當成為社區矯正的主要對象。,對此筆者也持贊同態度。一方面就目前我國假釋的適用情況來看,假釋適用率整體偏低。這種情況至少導致兩個不利的后果,一是我國監獄系統面臨巨大的人力、財力的壓力。二是絕大多數的監禁人員缺乏由監禁轉向自由的過渡,增加了他們刑釋后適用社會的難度。另一方面,假釋的相關法律規定較為明確,其適用也已較為成熟。在經過一段時間監禁刑之后,有條件的進入社區,由社區矯正機構對其進行重新踏入社會前的心理與行為的幫扶和矯治,恰恰就是社區矯正的目的與宗旨之所在。
目前,W區矯正人員中在冊的管制人員為0。事實上社區矯正中管制類人員一直很少。據筆者從矯正機構了解,近幾年來管制的人數基本為1-2人,最后一個管制的矯正人員在半年前解矯結束。這一情況于管制刑本身存在諸多問題不無關系。由于管制刑缺乏對被管制人員違規后有效的制裁措施,法院極少適用這一刑種。《刑法修正案(八)》對管理作了刑法禁止令的規定,即法院可在判決管制時對管制人員加以禁足的規定。禁止令的增加是否能夠讓管制刑得到更好的運用,目前尚難以確定。
剝奪政治權利是附加刑,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將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員排除在社區矯正對象之列。筆者通過對W區司法局社區矯正辦的了解,目前對于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員,社區矯正機構基本上只保留相關材料,對其基本上沒有管理上的要求。
就目前社區矯正對象是否過窄,是否應當擴大的問題,有學者認為應當擴大 。但就筆者了解的現行司法所的人員及相關配套情況,矯正對象的擴大無疑將給基層司法所帶來巨大挑戰。在相關體制沒有進行適當調整之前,社矯對象不宜擴大。對于社區矯正的意義和價值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和挖掘,當社區矯正獲得社會更多的認同,相應的矯正機構更加健全和完備,社會法治更加注重保護人權與改造犯罪,社區矯正對象的擴大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和選擇。
2、W區社區矯正對象基本情況統計
社區矯正對象基本情況表 (單位:人)
男性 女性 小于18周歲 18-45周歲 46-60周歲 61周歲以上 大專及以上 高中或中專 初中及以下
588 95 2 487 170 24 31 92 560
(表二)
社區矯正對象基本情況表 (單位:人)
農村戶籍 城市戶籍 就業 就學 無業
291 392 614 14 55
(表三)
通過表二、表三社區矯正對象基本情況統計可以看出,社區矯正對象中男性占絕大多數,達到矯正總人數86%。文化層次中,初中及以下占到矯正總人數的82%左右。文化層次偏低,給社區矯正中的心理及行為輔導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就業及就學情況上,只有55人為無業,就業就學率近92%。大多數矯正對象都有正當工作或正在學習,一方面這與緩刑本身不脫離社會有密切關系,另一方面W區經濟較為發達,中小企業及工廠較多,就業環境相對較好。同時,W區司法局與相關的企業建立聯系,在這些企業建立安置基地,對暫時無工作人員聯系至這些企業工作。不過,據筆者了解,通過安置基地解決就業問題的矯正人員非常有限。
關于社區矯正中,未成年人必須于成年人分開進行矯正。W區社區矯正中的未成年人總計為2名。由于該2名未成年人都在上學,司法所針對該2名人員進行單獨的管理與矯正,較好的保護了他們的隱私。同時,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即: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社區矯正人員,適用前款規定。該條款是將此類人員按照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情形對待。在了解中,矯正機構基本上以矯正對象的實際年齡確定是否為未成年。有的矯正對象入矯時未成年,矯正中成年,矯正機構即將其作為成年人對待。
3、社區矯正的工作人員情況:
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情況表 (單位:人)
數量 男性 女性 本科及以上 大專 中專 高中 初中
41 21 20 16 16 1 6 2
(表四)
(1)、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數量嚴重不足。
筆者通過了解,雖然W區各司法所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人員有41名,但基本上都是身兼數職。根據兩院兩部的規定,社區矯正以基層司法所為單位。而每個司法所人員數量非常有限,以W區為例,全區有17個鄉鎮,共17個司法所,基本上每個司法所的人員在3-4名,鄉鎮司法所要做公證、調解、法律援助、幫教安置等眾多工作,基本上是一個人員做幾項工作。社區矯正對象的定期匯報、不定期走訪、行為監督等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使得諸多措施只能流于形式,很難保證矯正的效果。
另外,基層司法所的矯正工作人員,還要對入矯人員的社會風險進行評估,對解矯人員進行矯正期間的鑒定,還要接受法院的委托進行庭前風險調查。將于2012年7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人民法院受理減刑、假釋案件,應當審查執行機關是否移送下列材料,第二款規定,提請假釋的,應當附有社區矯正機構關于罪犯假釋后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調查評估報告,明確要求社區矯正機構出具假釋前的調查評估意見。這些都使得基層司法所的矯正工作人員工作內容非常龐大,如果沒有相關輔助人員及志愿者的有效協助,各項工作流于形式將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2)、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專業水平不高
矯正工作人員中有16名本科,但這之中有一半以上是通過之后的委培形式取得的,真正通過全日制本科教育的不足6名。可見參與社區矯正的工作人員整體學歷層次并不高。與此同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也不強。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中由部隊轉業過來、由鄉鎮其他行政部門轉調等情況普遍存在。經過正規途徑招錄的社區矯正工作者,也基本上只要求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社區矯正是對犯罪分子心理與行為的矯治,涉及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和方面,因此也必然對社區矯正工作者提出非常高的專業要求。豐富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專業領域,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專業水平非常急迫和必要。只有這樣,在矯正對象每周的電話匯報、每月的見面匯報時,矯正工作者才可以對矯正對象有效的溝通和引導,從而真正達到對罪犯進行矯正的效果。而不是鄰里間的拉家長,也不是簡單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訓斥與服從。
社區矯正制度發展較為良好的美國,其對于社區矯正工作者的準入和選撥是非常嚴格的。美國矯正協會對于緩刑假釋工作者的準入資格提出了如下的標準:"至少需要有學士學位或者具有完成了一個職業的發展項目,這個項目包括與緩刑假釋工作相關的經歷、訓練和學院的學分足以說明其學習的程度相當于學士的學位。"
(3)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參與社區矯正情況
兩院兩部《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條第二、第三款規定: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筆者通過了解,W區協助參與社區矯正的人員全部由村、小區的治保主任擔任,個別村鎮由于矯正對象為女性,因此要求婦女主任參與矯正工作。由于治保主任或婦女主任往往與矯正對象住在同村,對矯正對象的情況比較了解,方便做相關的監督及矯正工作。但這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一是就W區社區矯正工作來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志愿者參與其中,也沒有其他社會工作者參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度是非常低的。二是治保主任或婦女主任由于其專業知識所限,其參與社區矯正只是協助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工作,社區矯正工作者在心理學或犯罪學方面的欠缺并沒有能通過社會志愿者的參與而獲得些許的彌補。三是社區矯正,顧名思義應當非常強調"社會性"的一面,強調罪犯與社會的互動,是對社會寬容度的考量,是社會再次接納罪犯的一種磨合。忽視了社會力量的參與,社區矯正只不過是國家司法行政職能的一種延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宣傳力度上欠缺,社會對此的認知較少,也存在偏見。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專業知識的要求上,社會人員符合相關要求的較少。
4、W區社區矯正機構的矯正方法和管理措施
(1)、定級分類進行管理
2008年10月,W區出臺《W區社區矯正對象定級分類管理辦法》,將社區矯正對象分為三級:一是嚴管級,二是普管級 ,三是寬管級。
入矯三個月以內的新入矯人員全部定為嚴管級,三個月之后,視情況變更管理級別。一般情況下三個月滿后變為普管級。嚴管級每月走訪兩次,并實施手機定位監測。對普管級一個月走訪一次,對寬管級2個月走訪一次。在請假、匯報等方面因級別不同,而均區別對待。
(2)對矯正對象的獎懲情況
減刑中存在層層上報拖延時間,出現減刑裁定核準下來,實際刑期已執行接近尾聲,降低了減刑的實際價值和意義。在撤銷緩刑、假釋中,存在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協調配合的問題。對暫予監外執行的,存在司法行政機關于批準、決定機關的溝通協調問題。
司法所對一般違規的社區矯正人員實施警告。兩次警告后,矯正人員再有違規行為的,司法所即提請司法局向法院提起對撤銷緩刑或假釋的建議。治安管理處罰由司法局提請公安機關做出。此次《刑法修正案(八)》關于違反刑法禁止令,情節嚴重,從而提請法院裁定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法的情況。兩院兩部《關于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適用禁止令有關問題的規定(試行)》第十二條對于哪些屬于違反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情形進行了規定,增強了一定的操作性。
(3)、最低學習時間和服務時間的執行情況
兩院兩部新出臺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于八小時。第十六條規定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區服務時間不少于八小時。根據這兩個規定,W區司法局要求各司法所積極落實這兩個"八小時"規定。
根據了解,司法所在考核矯正對象每月不低于8小時學習時間時,綜合考慮司法局/所 組織的例會(或學習)時間、司法局/所組織的活動時間、公益活動的時間、個人在家里學習的時間,只要有相關證明或者在思想匯報中說明,即可算作學習時間。
關于每月最低8小時社區服務時間,目前在落實中存在困難。一方面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有限,社矯對象大多數都有固定工作,很難組織社矯對象統一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另一方面,社區矯正的社會認知度不高,所謂的公共社區服務沒有明確的概念。根據調查,W區某鎮司法所要求在工廠上班的社區矯正對象每天提前15分鐘到廠區,推遲15分離開廠區,為廠區義務打掃衛生,所用時間計入社區服務時間,這種嘗試獲得了司法局的認可,也得到了廠方的贊賞,但問題是,這樣的免費義務打掃是否屬于社區服務?社區服務是否應當有更多樣、更廣泛的方式而不是如此單一?
規定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必要的學習和社區服務,其目的在于將社區矯正對象真正置于社會之中,通過學習和服務,培養社區意識和社會責任。更多的應體現出其社會性和公益性。而我國的社區矯正實質上是國家司法行政權力的延伸,無論從社會公眾的認可方面,還是從社會公眾的參與情況上,亦或者從社區矯正的現行方法及措施上,都難以體現社區矯正的"社區性"、"社會性"。
(4)社會考察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兩高兩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社區矯正銜接配合工作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的規定 ,法院會在開庭審理前或審理中委托社區矯正機構對被告人或罪犯的社會情況進行調查,但是根據W區社區委正機構反映,由于矯正機構人員不足,加上刑事案件審理期限較短,經常出現社區矯正機構還未調查結束,法院的判決已經出來的情況。造成庭前調查很難真正進行。另外,由于目前人員流動較大,按規定應由被告人居住地社區矯正機構進行審前社區考察,往往操作中也很難落實,給這些外地被告人的社區考察帶來了不便。
四、社區矯正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一)、進一步明確各機構職責,建立健全全國性的社區矯正聯動機制。橫向上,社區矯正涉及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監獄等諸多部門,各部門之間應明確職責并加強協調配合。縱向上,應建立健全全國性的社區矯正聯動機制,從垂直方向加強對社區矯正機構的管理,加強各地區社區矯正機構的聯網與互動。
(二)、完善相關立法,加強地方性立法對社區矯正的規定。在《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次從法律層級對社區矯正進行規定的同時,需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的法律體系對社區矯正的規定。由于社區矯正涉及多部門的溝通協作,加強地方性立法,增強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協調配合,提高相關舉措的可操作性尤為重要。對提出撤銷緩刑、假釋的建議的相關條件,司法行政機構內部的獎懲規定,警告規定,以及涉及治安管理處罰與公安機關的銜接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三)、進一步突出社區矯正的專業性。社區矯正是專業性很強的一種行刑方式,而我國社區矯正的現狀,無論從社區矯正工作者方面,還是從社區矯正體制方面,似乎更傾向于說明社區矯正是非專業性的,其應有的價值和法律地位需要進一步明確。增加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數是不是,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者的進入門檻,必要時設置專業性的資格考試。同時完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專業培訓制度。
(四)、應更加突出社區矯正的社會因素。擴充社會志愿者隊伍,積極吸引有專業特長的社會工作者參與到社區矯正工作之中。加大對社區矯正的宣傳,增加普通民眾對社區矯正的認知并進一步認同和參與。同時可以通過給予志愿者精神方面的獎勵等方式鼓勵更多社會人員參與到社區矯正工作中來。
(五)、進一步創新和完善社區矯正的管理措施。社區矯正的種類可以更加多樣,包括社區服務、家庭監禁、電子監控、中途訓練所等方式,縱觀美國、加拿大等社區矯正發展較為完善的國家,其社區矯正的種類都較多樣,如加拿大針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假釋就有"日假釋"(白天可到社區學習和勞動、晚上回監獄居住)、"全日假釋"和"法定假釋"三種 ,應拓展社區矯正種類,不斷創新社區矯正管理措施,全面實現社區矯正矯治罪犯,幫助其回歸社會的終極目標。
五、結束語
社區矯正制度雖然從2003年起即在我國試點實行,但對于普通民眾來講還屬于一個新事物。隨著立法上對社區矯正的逐步重視,對普通民眾進行宣傳和導引勢在必行。與此同時,社區矯正在實踐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隨著立法與司法實踐的逐步完善,社區矯正制度也必將更大程度地實現其矯治罪犯行為與心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