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園丁”心
作者:茅億 陳雷 發布時間:2012-02-21 瀏覽次數:1204
在失足青少年眼中,朱序平是他們避風的港灣、引路的燈塔、溫馨的懷抱。
朱序平就像一名辛勤的“園丁”,在祖國的另一座“花園”里揮灑汗水,悉心治療“生病”的花朵,呵護他們健康成長。
在濱海法院少年犯合議庭工作的14年中,經朱序平幫教后重新回到人生正軌的失足青少年達130多人,每次幫教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用愛拯救迷途羔羊
“愛,可以創造真善美,改變假丑惡,溫暖你我他。”
四年前,未成年人小達因盜竊被刑事拘留。卷宗擺在朱序平的案頭,通過閱卷后朱序平得知小達年僅16歲,盡管盜竊數額為萬余元,但系初犯,當年的中秋佳節快要到來,如果讓其在看守所內度過中秋節,必將給他心靈造成難以抹平的創傷,不利于幫教。
朱序平來到看守所,映入她眼簾的是一個滿臉孩子氣而又驚愕的娃娃臉。為緩和氣氛,她邊用手撫摸小達的頭,邊關切地問:“中秋節快到了,想爸爸、媽媽嗎?”誰知小達哭著說:“爸爸、媽媽離婚了,他們都不管我了……”通過進一步交談,朱序平了解到,正因為家庭的矛盾,使小達流浪社會,最初是迫于生計去偷盜,后受他人教唆走上犯罪道路。為使小達感受到法律的關懷,朱序平報批后,依法對小達取保候審,并登門做好小達媽媽的工作,最終使小達回到母親家中,使其度過了一個歡樂的中秋佳節。
不久,小達被依法判處緩刑。宣判后,朱序平把小達送到家,并掏出300元錢,諄諄告誡小達要好好做人,并鼓勵他學習生存技能,做一個堂堂正正、自食其力的人。然后她又找到村組干部,請他們幫助做好小達的轉化工作。小達在朱序平的關心幫助下,跟著他的叔叔學習蘋果種植,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每年秋天,小達總會找到朱阿姨,帶來一箱又大又紅的水果,請她收下,小達說這蘋果是自己地里長的,是干凈的。
那一刻朱序平很欣慰、很滿足,那種欣慰和滿足一如辛勤勞作的農民聆聽自己莊稼茁壯成長的聲音。
情法交融感化問題少年
小勇是一個問題少年,整日逃學,在社會上游蕩。
2006年的一天,因吃飯時與人發生口角,他一怒之下竟用匕首將人刺傷。在送達起訴書時,平日里桀驁不馴的他滿臉愁容地問朱序平:“阿姨,我會坐牢嗎?”朱序平聽后鼓勵他:“雖然你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但不要悲觀泄氣,只要好好認罪服法,法院會為你的前途著想的。”
小勇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農民,家境貧寒,但小勇在家里從未幫父母干過農活。為了能找到引起小勇感情共鳴人和事,朱序平要求小勇每天在家幫助父母干農活。幾天后,朱序平和小勇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小勇誠懇地說道:“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吃的、穿的是怎么來的,就知道向父母伸手要,現在我終于知道了,父母掙錢的不易,我要珍惜學習的機會,靠自己辛勤的付出去創造自己的生活。”話語雖然樸實,卻表露出一位少年對生活的認真思考。朱序平抓住機會,對小勇進行啟迪教育,由古及今講做人應遵守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規定,從人的本性講到社會責任,這讓小勇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虛心地接受了朱序平的批評教育,并保證悔過自新。后來,小勇被依法適用了緩刑,并在朱序平的熱心幫助下,重返課堂,朱序平沒有放棄對他的跟蹤幫教,通過寫信鼓勵他樹立信心,認真學習,一年后小勇考取了南通海運學校。
臨上學前夕,小勇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法院,向她表達自己由衷的感激之情。他說他永遠記得朱序平寫給他信中的一句話:“每一朵花總有適合它綻放的季節。”這一句話,徹底改變了小勇。
創新管理培育幼苗
在朱序平的帶領下,濱海法院少年犯合議庭積極創新社會管理,不斷探索失足青少年的幫教方式。
建立一座幫教基地。與濱海大型企業蘇鹽集團合作,建立勞動鍛煉、社會實踐、法制再教育的幫教基地,近年來已組織120多名緩刑考驗期內的失足青少年參加勞動,接受法制再教育,進一步增強了社區矯正效果,幫助他們盡快融入社會。
舉辦一次結對幫扶。2009年以來,每年暑期舉辦一次返鄉大學生與社區矯正對象結對幫扶活動,共組織了35名大學生與失足青少年結對,通過交流人生理想、推薦閱讀書目等方式,用同齡人的榜樣力量激勵幫教對象自省自強。
開展一回暖心回訪。每年約請團縣委、婦聯、教育局等單位一起到省少管所,看望濱海籍未成年人犯,為他們送去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同時捎去家鄉的變化和親人的囑托。近年來,先后有12名濱海籍未成年人犯表現良好被提前解除管教。
創建一項工作機制。與村委會、居委會聯手開展緩刑少年犯幫教工作,聘請21名基層派出所干警為少年法庭聯絡員,收集緩刑少年犯的改造情況信息,并采用定期、不定期回訪的方式,增強法院幫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付出總有回報。近三年來,朱序平所幫教的對象無一重新犯罪,16名重返校園的少年犯在校學習努力,有4人考上大學。朱序平本人先后被授予“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在她的努力下,濱海法院被表彰為“省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