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 法院與大學生的雙向審視
作者:吳明芹 李曉梅 發布時間:2012-02-20 瀏覽次數:999
來到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立案大廳的法律援助站,人們總能看到幾張熱情和充滿朝氣的面龐;在轄區的居民小區和社區居委會,也經常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這些年輕人就是來自徐州師范大學法律政治學院的同學們。
通過一年多的運行,服務站的公益性、服務性、創新性得到群眾和法院干警的好評,大學生們的法律實踐水平也獲得極大提升,實現了人民法院社會管理創新與法學實踐教育的共贏。
在情法交融中
感受法律溫度
泉山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成立后,為更好的貫徹落實司法為民、司法便民,同時也為培養適應社會的未來職業法律人,填平法學教育理論到實踐之間的鴻溝。2010年6月18日,泉山法院與徐州師范大學聯合建立了法律援助站,將援助站的活動平臺設在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與立案大廳連為一體,成為法院開展便民服務的又一明亮“窗口”。
法律援助站的職能,主要定位在為弱勢群體和欠缺法律知識的當事人提供各種服務,包括發放資料、法律咨詢、訴訟指導、代寫訴狀、風險告知、分流引導、案件代理、訴前調解、參與矛盾糾紛的化解等。
法律援助站設立后,泉山法院對外開辟了宣傳專欄,對法律援助站的功能、作用、啟動方法、人員基本情況進行了詳盡的說明,把志愿者的相片和聯系方法公布,便于群眾向他們求助。每周一、三、五,徐州師范大學法政學院都選派品學兼優的學生輪流到泉山法院訴服中心值崗,與法院工作人員聯合辦公,為前來尋求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群眾開通一條便捷高效的“綠色通道”。大學生們從法官對當事人主動熱情的服務中,體會到了法律溫情的一面。
2011年8月,志愿者潘麗麗、吳維維值班時遇到一對準備起訴離婚的中年夫妻,他們請志愿者代寫離婚訴狀。志愿者了解到二人結婚幾十年了,感情基礎深厚,鬧離婚的原因都是一些生活瑣事。志愿者馬上運用所學的法學專業知識分別給二人分析離婚的利弊,同時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分析婚姻矛盾所在和化解方法。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勸說和調解,這對夫妻最終決定重歸于好,放棄了起訴離婚的念頭。
事后,法官帶著志愿者到這對夫妻家中進行回訪,得知雙方已經和好,非常感謝志愿者當時耐心細致地調解和勸說,使幾十年的婚姻得以維持,表示今后一定要珍惜這份感情。
在伸張權利中
體驗法律力度
徐師大法律援助站在泉山法院立案大廳設立以來,共接待來院群眾516人次,開展法律咨詢380人次,代寫訴狀160余份,參與訴前調解120余件,既幫助法院分擔了工作壓力,也幫助大學生提升了實踐能力,增長了才干,一些優秀的志愿者開始參與案件的代理、判后法律釋明、涉訴矛盾糾紛化解等各項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
武春梅是一名有著32年工齡的退休工人,兩年前單位宣告破產時,她因病向親友借債了13萬元用于治療。由于因經營不善,單位無法報銷她的醫療費,也沒有為她繳納醫療保險金和其他社會保險金,武春梅在病后陷入了窘境。她先申請仲裁,被通知不予受理,又咨詢律師,知道勞動仲裁案件取證困難,手續繁雜,加上代理費用不菲,她不禁憂心忡忡。當走進泉山法院訴服中心時,她被兩名負責接待的大學生李曉丹、過光輝所吸引。兩名大學生熱情、耐心,不斷鼓勵她依法維權。得知她們是法院提供的徐師大法律援助者、能免費為她代理案件時,武春梅十分高興。“雖然她們很年輕,但是法律的事情知道得多,認真負責,幫我找證據,寫材料,一點都不嫌煩,我真的很感激她們。”武春梅還說,對方是職業律師,而自己請的是大學生,剛開始的時候自己也挺擔心的,可是一看開庭的時候她們都準備了厚厚的材料,一點不怯場,說得有理有據、清清楚楚的,自己的擔心就消除了。
“一共開了兩次庭,曉丹跟我說根據政策我能得到7萬多賠償,我還將信將疑,后來法院判決下來了,真的判給我75800元!孩子們看自己代理的案件打贏了,那個高興勁別提了。現在對方上訴了,我還請她們給我代理二審,我相信她們,相信法院!”武春梅說。
在社會管理中
感受法律活力
為了完善將法援工作與社會管理探索法援服務介入社會矛盾化解機制的方式方法,去年暑假期間,泉山法院副院長鄧建云帶領大學生法律援助站的志愿者到所在轄區14個辦事處進行專題調研,在轄區14個辦事處設立了大學生法律援助工作室,每個辦事處委派一名大學生,現場辦公,對生活困難、需要法律援助的當事人進行免費法律咨詢、心里疏導和案件代理等服務。
2011年9月,泉山法院的法官和徐州師范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同學走進轄區段莊街道辦事處的錦繡年華小區開展了“和諧社區、與法同行”系列活動之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解進社區活動;同年12月3日,翟山辦事處聯合徐州師范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在翟山農貿市場、管道小區、泰山嘉美社區舉辦“司法進社區”活動。據翟山辦事處負責人謝飛介紹,在法院的牽線下,他們在一年中向徐師大法律援助中心轉交了20多件案件,“法院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更為便捷、更為經濟、更為和諧的糾紛化解渠道。”
李桂云因其丈夫勞動關系爭議案不服法院判決多次進京赴省上訪,被市政法委確定為重點信訪案件。泉山法院引導法律援助站的大學生志愿者史浩然、余青參與到這起信訪案件的化解工作,兩名大學生會同他們的指導老師張峰振教授不厭其煩地給信訪人作法律釋明,親自驅車到銅山何橋信訪人的家里,給全家人解釋法律規定,分析敗訴的原因,信訪人感動于大學生志愿者的真情付出,感知于大學生志愿者的法律釋明,最后放棄信訪,接受法院的判決,并在他們的引導下,通過提起其他訴訟維護權益,一起重點信訪案件就在大學生志愿者的參與下,成功化解了。
就這樣,大學生們通過接觸形形色色的當事人,以及書本上難以接觸到的疑難案件,對法律工作的艱苦性和復雜性有了切身的體會,提高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回校后學習更加努力了。
自法律援助站成立以來,大學生們在法官和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共代理民商事及行政案件12件,參與化解涉訴矛盾糾紛4件。不僅為弱勢群體解決訴訟糾紛提供便利,還在不同程度上緩解了矛盾糾紛增多給法院審判一線帶來的工作壓力,更能夠為高校法學教育提供社會實踐基地,為廣大學子搭建服務社會、提升能力、增長才干的平臺。在這里服務過的大學生們通過親身經歷了解了司法工作的真實一面,體會到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含義,拓展了視野,豐富了才干,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定了將來從事司法事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