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案例一:被告人張某于2009615日上午,伙同嚴某某、張某某等人在高郵市新港電機有限公司,采用解碼器、電子遙控器破壞地磅系統的手段,使得所稱貨物重量減輕,從而竊得該公司廢鋼7.71噸,價值人民幣18504元。

 

案例二:被告人湯某于2010424日至26,在銷售不銹鋼貨物過程中,采用遙控器遙控接受裝置,改變電子汽車衡稱重數值的手段,在興化市戴南鎮作案4起,虛增304不銹鋼材質8.42噸,價值人民幣122090元,316不銹鋼材質2.46噸,價值人民幣46740元,總價值計人民幣168830元。被告人湯愛平在2010424日、25日與被害人交易后,被害人均在載明的地磅專用碼單收據上簽收,但未實際結算給付。

 

二、存在分歧

 

上述二案是通過采用遙控磅秤的方法來減小或增加貨物的重量從中非法獲利,二案爭議的焦點是被告人采用遙控磅秤的方法非法獲利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湯某、某等人的行為均構成詐騙罪。二案的犯罪對象是鋼材,盡管被告人湯某、某等人的行為在地磅上安裝遙控器、用遙控器控制稱重是秘密進行的,但該行為并未產生犯罪對象占有關系的改變,其目的是為了實施欺詐。其后也正是通過遙控磅稱控制磅秤稱重數據,使被害人對廢鋼材的重量產生錯誤認識,并基于該錯誤認識而交付財物,被告人非法占有財物最終是通過詐騙的手段而非秘密竊取的手段,因此,其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均構成詐騙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二案的犯罪對象是鋼材,被告人湯某、某等人的行為均構成盜竊罪。被告人湯某、張某利用偷裝在電子磅秤上的遙控裝置,使電子磅秤發生計量錯誤,其目的旨在不為財物所有人或保管員知曉的情況下,減少或虛增重量,以科技手段秘密竊取他人財物,其行為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均構成盜竊罪。

 

第三種意見認為,二案的犯罪對象不同,被告人張某伙同他人采用解碼器、電子遙控器破壞地磅系統的手段,使得所稱貨物重量減輕,欲在不為財物保管者——司秤員知曉的情況下,從該廠多拉走7.71噸廢鋼,其犯罪對象上為某多拉走的7.71噸廢鋼,某多得的7.71噸廢鋼,不是被害人(賣方)基于錯誤認識自愿處分財產,交付財物,而是被告人張某以科技手段秘密竊取的,其行為構成盜竊罪。而被告人湯某作為買方采用遙控器遙控接受裝置,改變電子汽車衡稱重數值的手,虛增不銹鋼材料,從害人(買方)取得多得的貨款,其犯罪對象不是不銹鋼材料,而是買方結算給付的貨款,被告人湯某實施的行為實際是使被害人對鋼材的重量產生錯誤認識,并基于該錯誤認識而自愿結算給付貨款,與某的行為性質有所區別,某多得的貨物是竊取某多得的貨款為騙取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三、簡要分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認為張某等人的行為構成盜竊罪,湯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理由是:

 

1、 關于詐騙罪與盜竊罪的區別。

 

盜竊罪與詐騙罪在主觀上都以將他人財產據為己有為目的,在客觀上都侵害了公私財產所有權,所不同的只是客觀方面存在差異,即非法獲取財產的方法不同。我們知道,取得財產的犯罪可分為:違反被害人意志取得財產的犯罪與基于被害人有瑕疵的意志而取得財產的犯罪,盜竊罪屬于前者,詐騙罪屬于后者。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的手段是公然騙取,詐騙罪的行為在客觀上表現為一個特定的過程:1、行為人使用了騙術;2、被害人(財產所有人或持有人、管理人)陷入了錯誤認識;3、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有處分財產;4、行為人獲得財產。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不使財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管理人發覺的方法,竊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或情節嚴重的行為。詐騙罪與盜竊罪的關鍵區別在于:受騙人是否基于認識錯誤自愿處分財產,處分行為的有無,劃定了詐騙犯罪與盜竊犯罪的界限。在行為人的欺騙之下,財物所有者、保管者基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自己處分財物,將財物自愿交給不法行為人的,屬于詐騙。如果是行為人在財物所有者、保管者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違背財物所有者、保管者的意愿,秘密將財物從財物所有者、保管者的控制下轉移到自己控制下,則是盜竊。盜竊和詐騙手段中均具有財物所有者、保管者不知情的特征,但兩者的含義不相同。盜竊的不知情,是指對竊取行為沒有察覺,盜竊是一種單方行為。詐騙的不知情是指財物所有者、保管者因被欺騙而對行為性質不知情,詐騙是一種雙方行為,依賴于財物所有者、保管者受騙而處分財物。

 

2、關于二案的定性

 

二案中,雖然被告人張某、湯某等人的行為均是用遙控器控制稱重,從而不當獲利,但二案定性應有所區別。采用解碼器、電子遙控器破壞地磅系統的手段,使得所稱貨物重量減輕,其多得物,不是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自愿處分財產,交付財物,而是在被告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用科技手段秘密竊取的,其行為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應當以盜竊罪來定罪處罰。而采用遙控器遙控接受裝置,改變電子汽車衡稱重數值的手,使其所賣的不銹鋼材料的重量增加,從而從被害人處取得了多得的貨款,其犯罪對象不是不銹鋼材料,而是被害人(買方)結算多給付的貨款,被害人基于該錯誤認識而自愿結算多給付貨款,所表現出的僅為而非竊,與某的行為性質有所區別,某多得的貨物是竊取某多得的貨款為騙取,故某的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應當以詐騙罪來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