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精神永不過時
作者:王茂彬 發布時間:2013-07-08 瀏覽次數:2067
中國夢從心境走向了現實,如何讓我們的肩膀擔起一種責任、一種寄托、一種滿腔的愛國熱情,讓中國夢在民族復興之路上茁壯成長呢?讀了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亞的信》,我找到了答案--敬業精神。這本書之所以成為風靡全球暢銷不衰的勵志經典,在于它倡導了一種偉大的敬業精神。它雖不是新時代的創新與變化,但它永遠不會過時,因為羅文身上所具備的這種道德品質,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單位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
敬業的人,首先是一個忠誠的人。做事先做人,做人誠為先,忠誠是敬業的基礎,忠誠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個人無論成就多大的事業,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誠。常言道:德才兼備可大用;有德無才可中用;有才無德不可用。忠誠是衡量一個人品行好壞的重要標志,只有忠誠的人才能將信送到加西亞,才能可靠,才能忠于祖國、忠于黨、忠于組織、忠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忠誠是人類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中華民族是一個推崇忠、孝、廉、節的民族,千百年來,多少忠義之士被人們傳頌,無論是三國時期的關羽、諸葛亮,還是宋朝的岳飛都是忠義的化身,都被老百姓當作神來供奉,可見社會對忠誠的崇拜和渴望。我們每個人只有忠實于自己的單位,忠實于組織,與同事們同舟共濟、共赴艱難,才會獲得一種集體的力量,人生才會變得更加飽滿,事業才會變得更有成就感,工作才會成為一種人生享受。相反,那些表里不一、言而無信的人,整天陷入爾虞我詐的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在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玩弄各種權術和陰謀,即使一時得以提升,取得一點成就,但終究不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和令人愉悅的事業,最終受到損害的還是自己。對單位來說,忠誠能帶來凝聚力,提升競爭力;對個人來說,忠誠能帶來安全感,因為忠誠,我們不必時刻繃緊神經;因為忠誠,我們對未來會更有信心。
敬業的人,一定是一個有高度責任心的人。對待工作除了忠誠,更離不開責任心。每個人只有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才能被稱為敬業。如果工作態度不端正,就會對工作推諉、敷衍。在《致加西亞的信》中把有才華,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的人稱為"有才華的窮人"。這樣的人,即使有才華,也不會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鑒賞,只能固步自封;相反,哪些才華雖然不很出眾,但總能把組織或領導交辦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而且不論工作多么艱巨,都無怨無悔,積極主動,盡心盡力,認真負責的人,我想,這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能委以重任的人,因為懷有這種心態的人,就是一個敬業的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一個有事業心的人。在一些單位和部門,我們總能發現有投機取巧、逃避責任、尋找借口的人,他們不僅僅缺乏一種神圣的責任感,而且缺乏對敬業精神的理解。一個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個無法體會快樂真諦的人。當不負責任人將工作推給他人時,實際上也是將自己的快樂和信心轉移給了他人。如果責任心始終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那么我們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責任心也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許并不能獲得領導的賞識,但是可以肯定,一定會獲得他人的尊重,也可以肯定,當沒有責任心成為一種習慣,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責任心比能力更重要,這是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所不能替代,更是個人成功的必備的素質。
敬業的人,更是一個勇于擔當的人。真正的勇者,無論何時,都敢于面對困難,面對錯誤,面對失敗,都能盡快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從而登上成功的巔峰。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人們都很討厭那些遇事就找借口的人,無論是哪一種借口,都是為了推卸責任,但實際上,借口本身就是毫無意義的東西,起不到任何作用。我們非常討厭這種沒有擔當的人,并且我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這種人。因為這種人不僅浪費了彼此的時間,還使人對其誠信度產生了懷疑。一個國家,一個單位最需要哪些不找任何借口,堅決執行組織意圖的人。因為找借口就是解釋,而解釋就是掩飾,是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推給他人,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稱職,更不要說優秀了,事實證明,這種喜歡找借口的人大都一事無成。而那些無論接到什么任務都竭盡全力、不找任何借口的人最終都成了成功者。所以,刪除你腦海中找借口的概念,用你的自信和熱忱迎接高效而成功的人生。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時,改變命運的唯一辦法就是要敬業,直到成功。一味地抱怨或許能為你博得一點少得可憐的同情,但長此以往,不僅會增加自己心中的不平和憤懣,還會給別人留下靠不住的印象,只能是得不償失。
我們要想成為一個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就必須要有一種執著的精神追求,一種專注的態度,一種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敬業精神。只有涌現更多能給加西亞送信的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才更有希望,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