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條主線,去年一年,省法院交出一份出色的民生答卷:幫助農民工討回欠薪23億,依法審結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40起,“反規避保民生”11個月執行標的315億。

  農民工兄弟:這個冬天不會冷

  1月20日中午,記者來到宿遷沭陽縣經濟開發區一處建筑工地現場,3號樓東側簡易工棚內,來自百公里外的劉集鎮榆樹村李師傅正在準備午飯,雖然只是大餅就咸菜,但想到明天就可以拿著全額工資回老家,李師傅滿心歡喜。

  記者了解到,為抓好涉及農民工工資案件的審判和執行,去年全省法院一審審結此類案件近4.7萬件,執結16293件,執行到位標的額近23億元。針對年底可能集中出現的農民工討薪問題,省高院院長公丕祥專門批示,要求“對涉及農民工工資案件要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居民:餐桌更安全,環境有保障

  2011年9月6日上午,備受關注的南京“瘦肉精”案在建鄴區法院一審公開庭審。主審法官告訴記者,對于6名被告人的量刑,綜合考慮了各被告人從事生豬屠宰的時間、追溯系統記載的生豬銷售數以及查獲并檢出“瘦肉精”的生豬數量等因素,進行總體評定,最終依法對4人做出了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5萬元的較重判決。

  “重典治亂,也是基于我省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數量明顯增多,犯罪涉及面不斷擴大的嚴峻形勢。”省高院副院長周繼業公布了一組數據:至去年11月,全省法院審結此類案件40件,生效判決人數為73人。

  針對生態環境類訴訟案件不斷增加,去年4月省高院專門出臺相關意見。省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5月無錫中院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從事環境保護案件審理工作的專業審判庭,突破民事、行政、刑事分庭審理的傳統,實行“三審合一”審判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失信“老賴”:逼到死角無處遁形

  隱匿財產、假租賃、假離婚、假訴訟、假仲裁……針對近年來“老賴”規避執行的手段花樣不斷翻新,省高院在全國率先下發《認定和處理規避執行行為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明確界定了虛設債務、以超低價出租房屋、不正當交易轉移財產等7類規避執行行為。

  省高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謝國偉介紹,省法院與國土、房產、工商、車管等部門聯動,對明顯不合理的財產流動經公開聽證后依法采取強制措施。2011年前11個月,全省法院快速出警近2萬次,實際執結案件16萬余件,執行標的額約315億元,有力維護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