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青年報》看到介紹一位102歲的臺灣老人——趙慕鶴。他75歲當背包客,暢游歐洲;93歲到醫院做義工;98歲碩士畢業。100歲他的書法被大英圖書館收藏。數月前他還出了一本自傳,成為暢銷書作者。

 

人的一生,只要有一顆好學的心,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我想到了姜太公八十出山,九十出征。還有“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山德士66歲再創業,90歲高齡辭世前不久,每年還要做長達25萬英里的旅行,四處推銷肯德基炸雞。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成功從來都不可能復制。而不甘碌碌無為的我們,不妨將人生當成簡歷,不斷地為自己人生的“簡歷”注入經驗和閱歷:

 

作為在法院工作的我們,不妨再度思考這個話題:終生學習。梁實秋《學問與趣味》:“學無止境,一生的時間都嫌太短。” 這也是小學生懂得的道理:活到老,學到老。在我們生命成長的每個階段,我們所能給予自己的最好的養料就是“學習”。91歲的趙慕鶴戴著學士帽證明了這一點,然后到了96歲,他挑燈夜戰考上研究生,又一次以學習的方式證明,歲月催人老,但學習的熱情和堅定能讓人心永遠年輕和充滿活力。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追求名利并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不要無所事事和抱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現在,一份工作,起碼能讓我們養家糊口,那不妨多喜歡一點自己的工作。或許因為喜歡,姜太公釣來了周文王,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或許因為喜歡,哈蘭·山德士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1009次失敗;或許因為喜歡,沒有太多存款也幾乎不懂英語的趙慕鶴大無畏地獨自一人踏上了歐洲之旅。

 

也許我們日復一日的工作,除了增加了工作經驗,卻少了當初的熱情。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他還去醫院做義工,幫比他年紀小很多的病人倒尿壺、換紙尿褲,日夜陪護;同樣這個九十多歲的老人,要早晨5點起床,騎車16分鐘,乘火車兩個小時去上研究生的課,但他從不無故缺課,上課專注而認真,唯一一次遲到,也是因為騎車撞上一輛摩托車。多問問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盡力了,是不是已經盡到了全力?對于工作,當我們可以拍著自己的胸脯響亮地回答“是”的時候,剩下的一切就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