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拿回三張京劇票,說周末全家去看京劇,是國家京劇院一團的演出。從沒看過京劇的我聽后發(fā)了會怔,擔(dān)心看不懂會成為“對牛彈琴”里的那只牛,可同時卻又被“國家京劇院一團”這個名稱所吸引,起了門外漢看熱鬧的興致。于是,我動員女兒說那就周末陪爸爸去見識一下國粹吧。

 

去看戲的那天下午,閑來無事,先上網(wǎng)試聽了幾個京胡獨奏和名段,又根據(jù)節(jié)日單上的曲目了解了各曲目相應(yīng)的故事背景。晚上開演前一個小時左右,我驅(qū)趕著全家到了劇院旁邊的圖書館,卻并不管他們,兀自翻閱了幾本講京劇的書籍,什么是“文戲武戲”,什么是“生旦凈末丑”,什么是“唱念做打”,心里略微有了點譜。老公看到我如此攢勁做著看戲的功課,唯有自嘆不如。

 

進了劇院,發(fā)現(xiàn)以中老年觀眾居多,不過卻也在意料之中。我們在二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才坐下不久,便有工作人員過來,請二樓所有的觀眾下樓找空位隨意坐。周圍的人很快都匆匆下樓了。可作為一名法律職業(yè)人,職業(yè)病不免讓我心生疑惑:樓下的座位固然看得清楚,但憑票入座是看戲的常識,隨意坐豈不是亂了規(guī)矩?抬頭往樓下一看,一樓的座位參差不齊地空了很多,仿佛正在換牙期的孩子不甚美觀,而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忽然間明白了工作人員的用意。

 

在一樓中間,我們幸運地找到一處連著有三四張空位的好位置,三人彎著腰小心翼翼擠進去坐下。雖然得了“官方授意”才易席而坐,但到底不是自己名正言順的位置,坐著總覺得有點心神不定。果然,邊上有個老太嘀咕了一句,說這幾個位置是他們的,一會就有人來坐的。老公趕緊跟她承諾,如果他們的人來了我們立馬讓位,老太這才不吭聲了(事實上,位置的主人直到演出結(jié)束都沒有出現(xiàn))。

 

一出熱鬧的武戲《八仙過海》拉開了當(dāng)晚演出的大幕:八仙從蟠桃會酒醉而歸,路過東海遇見金魚仙子,呂洞賓出言不遜激怒了仙子,雙方發(fā)生了一場沖突,八仙被打得落花流水,后張果老出面賠禮道歉,仙子才讓八仙過東海而去。這出戲人物眾多、場面恢宏,很適合做開幕大戲。接著一曲京胡獨奏《夜深沉》深邃而激揚的旋律震撼了全場,特別是其中一段鼓與京胡的競奏,在剛勁中包含著了無比柔韌的感情,大有蕩氣回腸之感,而演奏者沉溺其中演奏的神情,又讓人領(lǐng)略到專注之美。唱段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數(shù)于魁智的《四郎探母》和李勝素的《貴妃醉酒》了,前者字正腔圓、一氣呵成;后者中正平和、蘊藉典雅,兩人皆唱功深厚,演唱駕輕就熟如行云流水,舉手投足又都氣度不凡,盡顯大家風(fēng)范。看戲中不時有人喝彩叫好,而我怕沒有叫在關(guān)節(jié)上被內(nèi)行人笑話,只在心里暗暗贊嘆。

 

從戲院出來,感覺猶如經(jīng)歷了一場文化的洗禮。在近不惑之年忽然領(lǐng)略到京劇的魅力,這是我以前從未想到的,但我并不作相見恨晚之感,因為我清醒地意識到,如果回到十歲、二十歲,我可能仍然無法欣賞它,就像魯迅在其小說《社戲》里表達了童年時他對京劇的第一印象是亂和嘈雜,不能適應(yīng)等等,我想這里或許也有當(dāng)年太年輕的原因。

 

于魁智曾說過,心里種下一粒戲曲種子,總有開竅的一瞬間。我不敢說自己已開竅,但這句話推而廣之或許可以這樣解釋,人與物之間的緣分,有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時間來成就,時間帶來積累,促進開放,它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目光更長遠,心態(tài)更寬容。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人生的不同階段總能發(fā)現(xiàn)不同的精彩,帶給我們不期然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