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用心傳遞關愛,在辦案中解開關愛和懲罰的不等式,精心呵護青少年的成長;她們甘做心靈溝通的橋梁,用最in的方式最清新的語言,向青少年傳遞著法治的情懷;她們是普法的精靈,犧牲休息時間走學校、進社區,為“花朵”們送來法律的陽光。以法維權,用愛潤心,她們就是來自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虎丘法院的“玲玲姐姐”青少年維權志愿者團隊。

 

固化載體,社區里有了“玲玲姐姐法律屋”

 

20125月,虎丘法院在轄區楓橋街道東浜社區設立了江蘇省首家“家事審判巡回法庭”。考慮到家事類案件多涉及未成年人,相關案件會對孩子年幼的心靈產生沖擊,法院決定在“家事審判巡回法庭”內設立“玲玲姐姐法律屋”,通過現場調解、法制講座、心理咨詢等手段,為青少年“量身”提供法律志愿者服務。由此,一支青春活力有激情、審判業務能力強、溫柔親和有耐心的女法官志愿者隊伍應用而生,她們分別是來自訴訟服務中心的蔡燕、民一庭的沈宇亮、朱海蘭、張凌云和少年庭的王信玲,而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玲玲姐姐”。

 

“之所以建立‘玲玲姐姐法律屋’,是想讓我們這群有共同想法的人有一個組織。”“玲玲姐姐”的原型,虎丘法院少年庭王信玲法官道出了最初的想法。成立之初,對如何開展青少年維權工作,“玲玲姐姐”們也拿不準。首先是建立工作機制,五位“玲玲姐姐”自發排了值班表,犧牲休息時間定期到“法律屋”開展糾紛調解、法制宣講工作;在社區公布“玲玲姐姐”愛心熱線,及時接受法律咨詢、;跟隨心理老師學習心理學知識,揣摩與孩子們的溝通技巧……,工作雖然瑣碎,但“玲玲姐姐”們卻做得異常細致。在隨后到來的暑假,“玲玲姐姐”們在“法律屋”內開展了首次大規模活動——“法制故事會”巡講,以小故事串起法律知識,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環境中增強自我防衛意識。這種有異于說教式的普法宣傳模式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講課,問問孩子們學到了什么,大家興高采烈的說的有板有眼,看來這樣的普法形式是成功了的。

 

社區模式成功之后,虎丘法院又選擇不同類型場所,先后將“玲玲姐姐法律屋”開進蘇州外國語學校、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地。一年來,“玲玲姐姐”們先后組織青少年法制活動20余場,覆蓋青少年3000余人。因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方面創意新穎,成效顯著,“玲玲姐姐法律屋”還被蘇州市文明辦評為2012年蘇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活化形式,青少年有了專屬“法制活動”

 

“要看動畫片嘍……”,在蘇州外國語學校的教室里,學生們對“玲玲姐姐”的法制課充滿期待。如何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普法,一直是“玲玲姐姐”們思考的問題。2012年下半年,“玲玲姐姐”們針對轄區中小學生開展了法律意識調查,70%以上的學生在“最喜歡的普法形式”上選擇了“動畫片”。于是,善于鉆研的“玲玲姐姐”們開始了自己的“編導”生涯,找案例,寫腳本,確定人物形象……一番搗鼓之后,法制“微動漫”—“籃球場風波”順利誕生。首選在蘇州外國語學校“試映”即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歡迎。“老師能不能沒收學生的手機”,“超市保安有沒有權利對顧客搜身”,隨之而來的這些法律問題,“玲玲姐姐”們感到既意外又欣慰,至少,他們已經在開始關注“權利”了。目前,法制動漫已制作完成四集,向學校、社區等發放拷貝600余份,深受學校、老師、家長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的歡迎。“法律條文對他們而言雖然陌生,但活靈活現的情節已在他們腦海中扎根,并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模式。”談到法制動漫,蘇州外國語學校德育部李海彬老師如是說。

 

為適應網絡時代青少年的新喜好,虎丘法院同蘇州本地最大的社會綜合類網絡媒體——蘇州新聞網合作,建立了“玲玲姐姐法律屋”專題網頁。網站共設置審判維權、走進校園、互動答題、視頻動漫等十余個欄目,內容全面、圖文并茂,深淺得當,并設置互動版塊,向廣大青少年網友展現法律知識,提供法律幫助。

 

此外,“玲玲姐姐”們還指導蘇州外國語學校成立法學社,凝聚一批對法律有興趣的同學們組織“法制情景劇”、“模擬法庭”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們自己探討法律問題;在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刊上開辟“法律直通車”專欄,將普法教育融入學生們的日常學習……在“玲玲姐姐”們的精心組織下,虎丘法院青少年普法教育已經實現了由“說教普法”到“故事講法”,由“外部普法”到“內部普法”、由“單向普法”到“互動學法”的轉變。“在審判任務之余還需要保證法律屋的志愿者工作,對于我們來說工作壓力是很大的,但是想到自己小小的幫助說不定會影響別人的人生,就會覺得這是種幸福的、有成就感的負擔。”既是民一庭庭長也是“玲玲姐姐”隊長的沈宇亮法官如是說。

 

強化重點,領航新蘇州未成年人“少年法治夢”

 

5月的蘇州,天氣已略顯炎熱。而在蘇州高新區新滸學校,5月最“熱”的卻是“法治夢”。“風箏有了線的約束,才能飛的更高更遠;國家有了法的約束,才能富強繁榮”,“如果我當了法官,首先要懲治那些污染水源的工廠”……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話語描繪著學生們對法律的認知,言語雖然稚嫩,但卻真實表達了他們的心聲。除了演講比賽外,在校園里,還張貼著一幅幅孩子們繪有法院、法官的形象的畫作和征文,還有“玲玲姐姐”們主持一場場“法制班會”的身影……所有的活動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我的少年法治夢”。

 

蘇州高新區經濟較為發達,轄區暫住人口數量甚至超過戶籍人口。在涉少刑事審判中,外來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偏高的現象一直較為突出。在給予新蘇州人市民待遇的同時,如何也讓他們的子女同樣享受到普法教育的陽光一直是虎丘法院思考的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玲玲姐姐”們把目光落在了高新區新滸學校這個“點”上,一場由虎丘法院、蘇州新聞網等單位共同倡導和組織“玲玲姐姐校園法制行之‘我的少年法治夢’”活動在新滸學校校園內如火如荼地展開。

 

高新區新滸學校是專門招收高新區范圍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民辦學校,是蘇州市規模最大的外來民工子女學校之一,目前有2000余名新蘇州學生。在5月里,“玲玲姐姐”們將“法律屋”開到了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組織了主題演講、主題繪畫、主題班會等一系列活動,在校內外引起了熱烈反響。“我見到了真正的法官,見識到了真正的法庭,還參與了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回想起這一個月的活動,7年級陳文松同學仍然感到十分興奮。在“玲玲姐姐”的指導下,陳文松同學還花了大量課余時間弄懂了交通法規方面的一些知識。“青少年能懂法治嗎?”面對質疑,活動的主要策劃人之一——王信玲法官一直堅信自己的想法:“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法治思維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我們要引導他們主動去思考法治的內涵。當法治真正成為一種思維習慣的時候,我們的法治中國夢就會更進一步。”“書本上法律知識總體上偏少,未成年人對法律、法院都是很陌生的。這次活動形式很活潑,不僅給學生普及了法律知識,同時我們老師也深受啟發。整個校園從來沒有這樣關注過法律!”新滸學校方國傳校長對活動的效果非常滿意。

 

法治中國,是少年的夢,是國人的夢。少年有夢,中國有夢,少年夢圓,則中國夢圓。法治精神的普及,有賴于全體公民一點一滴的共同努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有了“玲玲姐姐”這群普法精靈,青少年的“法治夢”將會更加絢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