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晗:修身正德以為民
作者:黃桂晗 發布時間:2013-05-29 瀏覽次數:765
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縱覽前朝歷代,無不重視德行修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正"字,道盡先賢對"君子"品德的理解和追求。
新中國以降,我黨歷代領導人先后對從政道德提出了具體要求,毛澤東同志五十年代中期提出了"又紅又專"的概念,鄧小平同志予以了繼承和發展,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國"的理念,胡錦濤同志反復強調"為民、務實、清廉",這些論述,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為政修德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意義,對于我們今日修養為政道德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下,國家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社會利益交錯,社會思想多元,一些原本非常優秀的領導干部把握不住本心,堅守不住底線,2012年1月8日至11日,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對《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進行成果評估,據不完全統計,25年來,"倒下"的省部級以上高級官員超過100人。這些人或拜倒在美色之下,或滑落金錢漩渦,既讓人痛心,又促人警醒。究其原因,在于官德不修。做官先做人,從政德為先,德不備、德不良、德不優,這是領導干部出問題之源。官德之大、官品之高、官行之重,關鍵在"修"。作為基層人民法院院長,修養官德,竊以為,應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重學習以修官德。所謂"修"字,意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磨礪,使德行如玉,璀璨光華。學習,不僅要從歷代前賢的思想中去其糟粕,揚其精華,更要把握當前中國特色實情,修養當代共產黨員的為政之德;學習,不僅要學習文字篇章,知識觀點,更要領會把握精神實質,內化為人生價值追求和精神動力,不僅要熟練掌握,更要善于領悟,不斷提高自身理解分析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學習,不僅要做到學以增智,更好學以致用,以實踐印證理論,學用相長。
強自省以修官德。《孔子家語》:"久在蘭芷之室,不聞其香,與之俱化;久在鮑魚之肆,不聞其臭,亦與之俱化",說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人民法院作為社會矛盾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線,各種誘惑交織,各種利害交錯,這是必須直面且抵御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人的偉大就在于能夠認識并戰勝自身的弱點,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斷修正自身思想和行為的偏狹與錯誤。途徑何在?就在于"自省"二字,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既要"見賢思齊",又要"見不賢而內自省",時刻保持警惕之心,隨時矯正自身可能出現的問題,正所謂君子慎其獨、慎其微也。
立信仰以修官德。官德之源有三,一為法律,二為文化,三為信仰。康德說:"人最應該敬畏的是兩樣東西:一是頭頂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頭頂上的星空即是信仰。作為有神論者,康德認為有信仰才能形成道德的自律,自律的前提是上帝的存在,人只有敬畏上帝這一信仰才能形成強大的道德自律。時下,一些同志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持有虛無論,或僅僅從傳統文化和社會道德的層面來修養官德,筆者認為,這種道德的建設是不牢固的。作為共產黨人,建立共產主義社會是我們最崇高的信仰,這才是共產黨人道德的核心,建立在這一信仰基礎上的道德才是最科學、最崇高和最牢固的,正如惠特曼所言,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
存民本以修官德。人民法院要贏得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就必須把"人民司法為人民"作為最高的司法追求。要強化公仆意識,時刻牢記"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的教誨,回答好"入黨為什么?當權干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的答卷,多想群眾的福祉、少想個人的"政績",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強化責任意識。一個領導干部的作用發揮得怎么樣,不是說在嘴上,掛在墻上,而是要在自身崗位上做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業績,才能真正修養成為民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