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味覺
作者:王茂彬 發布時間:2013-05-23 瀏覽次數:1910
周日,幾個本家兄弟相約要來看望我父親。于是,一大早我和妻子就開始為弟兄們的小聚做準備了。
晨曦初露,我們踏著淡淡的露水,穿過一段田埂般的河堤。一會兒,我們就到了莊后面的賣魚場,矮矮的漁棚在成片吐翠的水杉林中,在含煙的垂柳旁,顯得格外幽靜,沒有城市賣場的喧囂,只有春水潮漲中的新通揚運河在清新的晨風中碧波蕩漾。大伯見我們來了很高興,寒暄著便提前扳罾起網了,漁網剛有點出水,河對岸樹林中幾只快活的白鷺從樹梢上彈起,掠過漁網準備搶食,網底漸漸地露出水面,大小魚兒在網里活蹦亂跳,白鷺也就趁機搶劫了,這大概就是它們在這里的生存之道吧。河風吹在臉上,溫暖舒心,我們買了一條青魚,稱了幾斤小魚,迎著剛剛升起煦暖的陽光來到村里的小菜點。我們見樣買了一些蔬菜、豆制品和肉之類的,賣肉的是鄰村的媳婦,說還有一點豬油,商量著讓我們一起買走,我和妻子都有些猶豫,因為我們都不怎么吃豬油,她見我們猶豫就出主意讓我們買回去熬油渣吃。說起吃油渣,我記憶中還真的留有它的余香。
在童年的記憶里,吃油渣是件幸福的事,油渣讓我兒時缺油少菜的腸胃得到空前的滿足。那黃黃的脆脆的,咬起來噴香的油渣,曾是我記憶深處的美食。
記憶中的油渣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只有在逢年過節,家人生日辦喜事或來了親戚,才會熬些豬油。把白花花的板油或厚厚的肥豬肉切成塊放在鍋里,火一上來鍋里發出吱吱的響聲,那聲音觸動著兒時的味覺,豬油慢慢地溢出,熬出來的油也越來越多,油渣也在慢慢地成型,一股油香從廚房蔓延到四周的空氣中,一縷縷直往鼻子里鉆,惹人垂涎。
熬出來的油渣,母親一般盛在一個盆子里,剛出鍋的油渣非常的燙,沒等油渣涼透,我會按捺不住抓一小把,小心地嚼著,那“嘎嘣嘎嘣”的酥脆聲,如同現在孩子吃的小米鍋巴,偶爾也會吃到炸得較輕的,能從中咬出一股噴香滾燙的豬油,讓我得到一絲難得的吃肉感覺。
記憶中的油渣是用來為全家做美味佳肴的,炒青菜、炒白菜、燒蘿卜,放一點油渣就有味得多,就是用開水加醬油和菜籽油沖的醬油湯,如果里面加一點豬油,那味道不知有多回味了,因為那時很少見到葷腥,有點豬油都是好的了。
忙碌了一上午,弟兄也都到齊了,妻子用油渣做了一道油渣蔥花豆腐,本家弟兄們都說好吃,好久不曾吃到這道菜了。是呀!現在人們講究的是要吃得科學,油渣也就很少有人問津了,即使偶爾吃到油渣炒白菜之類的菜,可是那早就不是兒時的味道了,那種美味,那種味覺永遠不會再來,因為我們已經不是生活在那個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