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助推企業健康發展
作者:蘭壘 陳海波 發布時間:2013-05-22 瀏覽次數:1109
市法院積極應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立足商事審判職能,念活“防、調、導”三字經,依法服務企業發展,近三年,市法院共審結商事案件4529件,為促進靖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防:讓風險降下來
“多虧了法院贈送的《風險提示》,幫我減少了十幾萬的損失。”靖江斜橋的王總笑著對記者說。王總經營著一家生產緊固件的小工廠,由于送貨簽收不規范,結賬時總會有些貨款收不回來。看了《風險提示》后,王總在訂立合同時,就與對方約定專人簽收送貨單,自此再也沒有發生類似糾紛。
王總的情形只是市法院服務企業的一個小片段。近年來,市法院延伸服務觸角,開展“四個一”活動,幫助企業規范管理,降低經營風險。一次“走訪座談”,組織法官深入走訪轄區企業,邀請全市重點企業、金融、保險機構進行座談,及時了解經營狀況、發展態勢和司法需求。一本“風險提示”,編寫了《企業防范經營法律風險提示》,內容涵括公司治理、合同訂立、履行及維權等方面的注意事項。一次“法律講座”,不定期為轄區企業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對經營中遇到的法律問題進行解答。一本“指導案例”,對近年來涉企案件的類別、成因及對策,進行梳理總結,精選典型案例,編寫了《防范經營風險指導案例》。
近三年,市法院走訪轄區企業460多家,開展培訓講座近50次,將編寫的《企業防范經營法律風險提示》、《防范經營風險指導案例》,分別發送到7個鄉鎮、近百名企業家手中,幫助企業規范管理,減少各類經濟糾紛的發生。
調:讓企業活過來
三年前,靖江某集團公司為擴大生產,引進外地股東向公司注資,開始一段時間,公司發展態勢良好。后來,由于外地股東與靖江相距較遠,參與公司管理不便,股東之間交流不暢,引發信任危機。兩年后,外地股東召開臨時股東會議、董事會議,形成決議變更公司負責人和高級管理人員。本地股東不服,遂將該集團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撤銷股東會決議。而外地股東也將該集團公司告上法庭,請求變更公司登記。因股東內部分歧,公司管理陷入混亂,導致產品市場占有份額日益銳減,公司也處在破產邊緣。市法院受理案件后,詳細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知道兩個案件的訴訟請求都是表象,深層次矛盾是因股東不和引發的公司控制權之爭。抓住問題的癥結,市法院民二庭多次找來該集團公司的本地與外地股東協商,分析公司現狀,指出如果情況繼續惡化可能導致公司破產,受損失的將是各位股東。經過幾番協調,最后,雙方達成協議,由本地股東以合理價格收購外地股東的股份,自此糾紛妥善解決,該集團公司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在審理案件中,市法院堅持因案制宜,抓住主要矛盾,適時進行調解,協調爭議雙方,平衡利益分配,盡量避免因糾紛影響公司正常運行。
導:讓辦法多起來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民二庭黃建明法官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去年,破產企業靖江市某服飾有限公司的資產經三次拍賣都沒有成功。經了解,黃法官發現該公司資產多為廢舊的縫紉設備及布匹、庫存服裝等,流通價值不大,買主多持觀望態度。如果繼續拍賣,成本將會增加,成功的概率不容樂觀,直接會影響到職工債權的實現。黃法官報經庭長及分管院長同意后,決定迅速召開債權人會議,詳細陳述拍賣現狀,指出其中隱藏的風險,因勢利導,建議不要局限于拍賣一種方式,可以考慮其他方式變現。債權人會議聽取了黃法官的建議,經多次討論,最終以第三次拍賣底價將該公司破產財產變現,有效地保護了職工的債權。
圍繞轉型升級,市法院健全公司清算和破產審判機制,嚴格規范審理流程,著力抓好財產變現、職工安置等重要環節,最大限度實現破產財產價值,確保職工和債權人權益的最大化。近三年,市法院共審結破產、清算案件19件,妥善分流職工5300多人,盤活企業資產4億多元,依法穩妥解決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