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國模范法官的“調解經”
作者:楊梅花 發布時間:2013-05-14 瀏覽次數:1129
蔡裕華,全國模范法官,現任徐州市中院民一庭調解合議庭審判長,他善用調解藝術,堅持用智慧和真誠化解矛盾、解決紛爭,所審理的民事案件70%以上以調解、撤訴的方式結案,他工作的第“十六法庭”在我市家喻戶曉,他始終心系群眾,用耐心和愛心善待每一個當事人,廣受群眾贊譽,被大家親切稱為“金牌調解”。
“公正是矛盾特效藥”
在一起婆婆告兒媳返還房產證件的案件中,蔡裕華開庭前發現原告婆婆年過七十,身患疾病,行走不方便,于是將原計劃安排在三樓的開庭臨時調到了一樓,這樣老太太就可以少上樓了。老太太的兒媳看著法官都這樣照顧老人,非常感動,還沒開庭,就提出同意和解,還攙著婆婆一起出了法院大門。
還有一次,一對當事人因為租金糾紛打起了官司,承辦法官提出了800元租金的調解意見,但租賃方就不同意給,只好等待判決。蔡裕華知道后,他了解雙方的矛盾,給雙方“擺理”,最后提出了1000元租金的調解意見,沒想到,租賃方竟欣然同意。還有許多同事們都認為非判不可的案件,經過蔡裕華的這劑“特效藥”也都化解了。這劑“特效藥”是什么,蔡裕華說:“秉承著一顆善意的心,讓雙方感到法律的公正,調解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調解是一門手藝”
1997年9月,從部隊轉業至徐州中院的蔡裕華,被安排在民一庭當書記員。為適應法院工作要求,他以驚人的毅力,在短短2年時間里,先后取得了法律專業本科學歷,并順利通過了全國審判員資格考試,后又被選任為審判長,讓周圍的領導和同事無不暗暗驚嘆。
在擔任書記員期間,他抓住一切機會觀摩開庭、討論案件、考察交流。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了審理疑難復雜案件的“專業戶”,練就了一手調解的“絕活”。他要求自己每個案件的審理都要成典范,每份法律文書都要成精品。先后歸納總結出了“成本核算法、旁征博引法、以案解怨法、因時就勢法、圓桌協調法、集訴統調法”等一系列的“調解經”,被大家爭相學習和效仿。
同事們說:對于他,調解是一門藝術,是一手絕活。其實除了嫻熟的調解技巧外,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蔡裕華將更多的真情實感融在了調解工作中。他把傾聽當作一把解開心結的鑰匙,讓雙方當事人盡情傾訴他們的想法和要求,在大量的信息中,查明案件的真相,深挖糾紛的源頭,把握沖突的焦點,尋找解決矛盾的突破口,尋求利益平衡點促成調解。
“事了”“心順”才是“真了”
蔡裕華多年的調解經驗認為,看似普通的糾紛,往往另有原因。這就需要法官認真仔細,多問幾個為什么,盡可能發現案件背后隱藏的問題,實實在在把“事”了了,只有“事了”、“心順”才是“真了”。
一次,一位92歲高齡的老太太狀告大女兒,要求女兒返還征地拆遷款。為了摸清病根,對癥下藥,蔡裕華和雙方聊起家常,在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蔡裕華一方面向老人的女兒們傳達法律知識,告訴他們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都應盡的義務。一方面耐心說服其余幾個女兒考慮到大姐已獨自贍養老人多年,從情理的角度,酌情作出讓步。最終提出了大家都能接受的調解意見。既解決了補償款問題,又為老人贍養提供了保障。老姐妹們都點頭同意,大女兒也連忙表態愿意繼續贍養老人。
蔡裕華連續七年在徐州中院創造了“結案數量最多、審理時間最短、調解結案率最高、發回改判案件率最低、信訪案件最少”的五個之最,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法官”、“省人民滿意法官”、“調解能手”、“政法杰出衛士”等20多項殊榮,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他用理解和尊重,縮短了法官和當事人的距離,贏得了當事人對法官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