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瓜裂棗
作者:邢光武 發布時間:2013-05-14 瀏覽次數:1906
“歪瓜裂棗”在我們蘇北老家的語言里似乎是個中性詞,不褒也不貶,大約可以與“雞頭鴨爪”之類并存。然而“歪瓜裂棗”還含有“正宗”、“原本”、“純天然”的意思;“雞頭鴨爪”并非是“下腳料”,而是“各有所好”。
日前媒體曝出山東濰坊農民用劇毒農藥種生姜保鮮,又讓人們談姜色變。人們往往在追求“美”的外表的時候,讓“假”做足了文章說,而真善美的背后恰恰正是隱藏著假丑惡,正是“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男盜女娼”。有些人打著科學的幌子在做坑蒙拐騙的勾當,人們啊,該睜大眼睛警醒了!偽科學造出的假大空,用化肥、農藥、根據瓜果的顏色、形狀大膽地加進黃素、紅素,昧著良心地加粗、加長,增紅、增量。而消費者在驚呼上當的時候,是否該檢討一下自己,為什么不買對的只買貴的,老農講的說話不聽,偏偏聽小販的甜言蜜語,蔬菜連蟲子都不敢吃人還敢吃嗎?如果我們在購買的時候就想到菜無完菜,你還去追求蔬菜水果的完美和不朽嗎?
我聽說一嚴謹刻板的德國人不論是吃自助早餐,還是在商店里購買,柏林的蘋果一律都是小而又小,絕對屬于“歪瓜裂棗”一類的,根本不像國內水果攤上賣的那樣,又大又漂亮。在國內,外表越漂亮的蘋果,價錢越貴;當然,越大越難吃,夸張一點說,“味同嚼蠟”。柏林的小蘋果,樣兒丑,可是真好吃,味兒沖,咬一口,啊,久違了,這才叫蘋果!在美國的一個大峽谷旁邊的果樹,由于經常遭到風暴的襲擊,水果難得無疤痕的,但口味極佳,后來美國人專門包裝這種“千瘡百孔”的水果進超市,而成為著名品牌。看起來老外真的比國人更講實惠。國人往往是被果蔬光鮮外表所迷惑,屢屢上當,而現在又小心翼翼地去挑有蟲斑的果蔬,為了少吃點瘦肉精就去買肥肥厚厚的大白肉。周而復始,返璞歸真。恍然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事物的發展往往是轉圈圈的,轉著轉著就又轉回去了。有水果一開始又小又丑,隨著科學的發展,又是化肥,又是農藥,甚至還有什么激素、催肥劑、催壯劑,等等,表面文章做得足而又足,可是就是越好看越難吃,如賣柑者言,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心態決定生態。只要我們真正去求真務實,不去追求表面的光鮮,讓毫無修飾的“歪瓜裂棗”們登堂入室,走進市場,那才是真正的味道極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