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天平夢
作者:何薇 發布時間:2013-05-06 瀏覽次數:1115
“長江后浪推前浪”,近年來,新鮮血液不斷注入法官隊伍,張家港法院35歲以下的50名青年干警成為了審判一線的主力軍。為了使年輕法官盡快成長為理論功底扎實、實踐能力豐富、業務素質優秀的行家里手,該院不斷強化青年干警培養,一批年輕干警迅速在各個崗位嶄露頭角,成為法院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搭建平臺 接地氣才能有底氣
青年干警學歷高、熱情高、沖勁足,特別是近幾年新進的28人中有19名是應屆碩士研究生,他們多數是從家門到校門、出校門進院門的“三門法官”,普遍缺乏基層群眾工作經驗。針對這一特點,張家港法院積極為他們搭建多樣化的練兵平臺,讓他們多接地氣,了解社情民意。
2011年8月,該院在張家港市牛橋村、北海社區、江蘇欣榮科技有限公司設立了一村一社區一企業3個青年法官實踐基地,所有初任法官必須到基地進行脫產實踐和周末實踐,包括在基層接待來訪群眾,調處民間糾紛,策劃組織活動,開展法律宣講等,每人每年在基層實踐基地開展不少于30天的司法實踐活動。
“當我在田間地頭和村民一起勞動談心、在街道社區象居委會大媽一樣調解糾紛、在工廠車間為工人們講解勞動合同法的時候,感覺自己和他們走得更親近了,我從他們身
上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這樣的實踐活動非常充實而有意義。”剛剛結束基地實踐的民一庭法官陳曉東頗有感觸。
一批青年法官正是通過基地實踐的方式,走進基層,融入群眾,豐富了群眾工作方法,增強了工作實踐能力。
信訪接待是群眾訴求、反映問題最為集中的環節,最辛苦的地方也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該院秉持這樣的理念,將參與信訪接待作為培養青年法官的一項重要舉措,每一名初任法官都必須脫產一周參與各種類型的信訪接待處理工作,讓他們更為全面、直觀地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理解群眾的訴訟心態、掌握群眾投訴的突出問題,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審判工作中更加主動地關注民生、把握民愿、體恤民情。
“法官定紛止爭的職責與實現公平公正的重任,決定了法官必須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職業者的思維方式。……”3月30日上午,在張家港法院首屆青年法官論壇上,民二庭法官劉明剛以“青年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之培養法官職業思維方式”為主題作了精彩的演講。當天還有32名青年干警參加了活動,6名青年法官作了主題發言,3位業務庭庭長針對發言、結合自己多年來審判工作實踐和管理經驗,分享了他們對法官職業能力的體會、傳授了他們在工作中積累的方法技能。
青年法官論壇是該院落實《青年干警培養實施方案》工作中為青年法官搭建的一個交流平臺,通過“一季一課題、一題一論壇”的形式,提高他們調查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材培養 修于內才能強于外
對人才的培養既要規范化,制度化,又要注重發掘個性,因材施教,分類培養。
3月6日,張家港法院83名書記員集體進行卷宗整理和裝訂規范化培訓,拉開了該院“周末小講堂、崗位大練兵”活動的序幕。除了邀請權威專家講課外,活動本著“人人練兵、人人提高”的原則,對法官、書記員、司法警察和綜合部門進行分類培訓,分類考核。審判員注重提升庭審駕馭能力和裁判文書說理水平,書記員注重培訓開庭速錄、卷宗裝訂、司法禮儀等崗位技能,司法警察注重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和警務保障水平,綜合部門注重提升服務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該院以青年干警為主要對象,實施了“四六三工程”,充分發揮干警的特色特長,在3年內分類培養4類人才各6名,分別為知名法官、特色法官、特長人物和優秀新張家港法官,選拔出的優秀人才給予學習資料補貼、優先提供培訓、學習、深造機會,調研課題重點扶持等待遇。目前,已有12名青年干警被選拔為優秀人才。
4月2日14時,該院第一審判庭環繞著嚴肅又緊張的氣氛,隨著一聲鏗鏘有力的法槌聲,一起綁架案在院長徐建東的主持下有條不紊地審理著,旁聽席上除了前來觀摩的中小學生外,還有一批特殊的旁聽者——全體初任法官。這是該院實施初任法官導師制和預備法官現場教學機制中,院長為初任法官開得一次示范庭。
針對年輕法官們普遍存在實踐經驗缺乏的特點,該院挑選業務水平過硬、審執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資深法官“一對一”帶教初任法官。帶教法官一方面在適用法律、駕馭庭審、訴訟調解、制作文書等方面的經驗和技巧對“徒弟”進行“傳、幫、帶”,另一方面對其進行現場教學和考核。預備法官在見習期間,必須拿出一個簡易程序案件和一個普通程序案件接受“現場教學考試”,由院長、分管院長、所在庭庭長及帶教法官組成考核組,現場旁聽,詳細記錄庭審中預備法官的表現,庭審后進行集中評議點評,指出庭審中的亮點和不足,帶教法官據此對其進行針對性指導。
“現場教學對我們很有幫助,領導和老師的旁聽有助于我們克服緊張心理,盡快適應庭審氛圍,集中評議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而且學習到大量的審判技巧和經驗。”預備法官陳新表示。
為進一步凝聚青年干警的向心力,增強認同感,該院以“衡”文化為特色,設立了文化協會。文化協會下設書畫攝影、文藝、體育、文學和應用法學五個分會,以35歲以下青年干警為骨干,開展書畫攝影采風和展示評比、各項體育比賽、文學交流、法學研究等活動30余次,參與干警300余人次,豐富干警的文化生活。該院還活躍著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務小分隊,定期開展法律服務、社會服務、愛心捐獻等一系列活動。
加鋼淬火 有壓力才能有動力
良好的競爭機制是加足馬力的推進器,可以帶動整個隊伍建設的良性循環。為盡快提升青年干警的能力素質,張家港法院加大年輕干部使用力度,引入“適崗競爭”中層干部選拔機制,采取競爭上崗的方式,選拔出一批優秀人才。
2012年,該院拿出2個基層法庭負責人的崗位,在35周歲以下年輕法官中進行公開競崗,2名80后法官在演講答辯、民主測評、考察小組考察、院黨組審核等一系列環節中脫穎而出,成為該院最年輕的一批部門負責人。近年來,共有9名年輕法官通過公開競崗的方式走上了中層干部的崗位。
“公平公開的競爭方式,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也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通過競爭上崗走上法庭負責人崗位的80后法官蔣曉鄭重地說。
與此同時,該院還開展了“比爭先看質量、比奉獻看數量、比團結看效率、比協作看效果、比學習看調研”的“五比五看”活動,把“無發改案件、無矛盾激化、無信訪投訴、無瑕疵文書、無清結案件”作為考核標準,評比培養出一批業務能手、調解高手、管理行手、調解強手和執法廉手。
李軍,這位1982年出生的法官是2012年全院辦案最多的法官,全年辦案549件,包括大量復雜疑難案件。由于辦案多、質量高、效果好,獲得辦案競賽優勝個人、優秀公務員、個人三等功等多項榮譽。“在全院爭先創優的氛圍下,我感覺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推動激勵著自己,看著身邊那么多優秀的同事認真努力的工作,我也絲毫不敢懈怠。”他感慨道。
良好的競爭機制,引發了“鯰魚效應”,激發了干警的工作熱情,占總人數25%的青年法官,審結了全院40%的案件,完成了90%的宣傳調研任務,獲得了45%的榮譽先進,在審判執行、訴調對接、調研宣傳等工作中都擔起了重任。
談及青年干警的成長,張家港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建東深有感觸:“青年法官是法院事業的繼承人,法官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案件質量的高低、效率的快慢及司法的公信力。通過科學的方式和途徑引導培養青年法官,對司法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