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51日起正式實施,提高了進口奶粉的進入門檻,確保進口乳品的安全質量。該辦法出臺后,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質檢總局之所以設立如此嚴格的官方把關門檻,是因為一些“出身不正”的洋奶粉普遍存在“吹水”成分,而且近年來“洋奶粉”安全負面事件層出不窮。看來,“國產奶粉”市場重回春天的日子來了,但實際效果如何仍待觀望。

 

日前,中國乳制品協會近日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北京及周邊的省會城市的市場隨機抽樣,共抽檢25個品牌的1段嬰兒配方乳粉樣品。其中,國內生產的國內品牌13個,國內生產的國外品牌3個,原裝進口產品9個,檢驗指標20項。檢測結果表明,16個國產品牌全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9個原裝進口產品中,有3個不合格。不可否認,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監管部門加大了對嬰兒奶粉質量的監督,嬰兒奶粉標準大為提高,但公眾對于國產奶粉仍存在諸多顧慮。要說國產奶粉完勝洋奶粉,恐怕還為時尚早。

 

據報道,市售八成洋奶粉都是國內企業貼牌生產,洋奶粉身份被戳穿已久,但現在市場上仍充斥著高比例的冒牌進口奶粉。歸根到底,還在于消費者難拾對國產奶粉的信心。而這種“喪失信心”由來已久。在過去數年的時間里,國產奶粉帶給消費者太多的失望,太少的信心。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私自篡改生產日期、有益營養物質不達標、貼牌生產假冒原裝進口,幾乎所有的這些產品質量安全和誠信問題,都在國產奶粉身上輪番上演。此外,除了奶制品,食品領域的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如瘦肉精、地溝油、蘇丹紅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打擊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既有奶粉本身存在的質量問題,又有對整個食品安全心理焦慮的投射。

 

在抽樣質檢中,中乳協并未公開受檢測的奶粉品牌,以及詳細檢測數據。由中乳協來自證國產“最好”,難逃利益關聯的質疑。消費者對這次調查結果的不以為然,根本原因在于對乳企和政府監管的失望。國產奶粉要真正贏回消費者的信賴,僅靠吆喝遠遠不夠,必須從乳制品的每一個生產環節做起,抓質量、保安全、樹誠信。另一方面,必須通過獨立、透明、公正的監管樹立中國乳制品的公信。

 

必須說,“國產奶粉”在重新獲得肯定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消費者只有親自見證中國奶業的轉變,才有希望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