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模式的司法改革
作者:陳建志 發布時間:2013-04-23 瀏覽次數:1773
《當代中國的司法改革》是《大法官文庫》叢書之一,旨在傳遞大法官對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的睿智思考和有益探索。該書基于各地法院圍繞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積累形成的一系列調研和理論研究成果,呈現了新中國成立的六十多年來司法改革歷程,為人民法院今后司法改革的一些重大課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該書對中國的司法改革的歷史描述可以看出,中國司法的改革與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第一次司法革命在1949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伴而生,在徹底廢除“六法全書”基礎上建立起人民司法制度,有著全新的本質、結構與功能,但在當時中國的特殊社會歷史條件下,隨著群眾運動的愈演愈烈,不重視和不遵守法制的現象與行為滋生蔓延,直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發展成為“群眾專政”、“群眾辦案”的畸形政治與司法行為模式,給當時的司法改革發展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推動了第二次司法革命,從對“文化大革命”法制與司法狀況的總結反思緣起,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在“一五改革綱要”、“二五改革綱要”和“三五改革綱要”三個司法改革指南下,經歷了從“推進司法改革”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再到“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變化過程,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注意司法制度自我完善與發展的絢麗畫面。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當代中國的司法改革,必須準確地把握當前我國司法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切實堅持當代中國司法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進一步堅定司法改革的信心和決心。中共十八大報告在總結民主法制建設進展時指出“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同時要求“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當代中國司法改革正以其獨特的歷史稟賦、鮮明的民族精神和反映本土國情的制度構建,向世人昭示著一個道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司法發展道路愈走愈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