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實施新民訴法二三亮點
作者:婁銀生 鄭金碩 劉加沖 陳思寒 發布時間:2013-04-18 瀏覽次數:1203
2013年1月1日,新民事訴訟法正式實施。民訴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是規范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規則。該法的修改,是中國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將改變人民法院民商事審判格局。今年以來,江蘇各級法院以執法辦案為第一要務,尊重立法選擇,把握立法精神,研判應對民訴法修改帶來的重大影響,在各項司法實踐中全面貫徹與落實。4月中旬,記者走進蘇州、鎮江、淮安采訪。
蘇州太倉:當事人可選擇程序
“先行先試,意識超前,處理快速,調解成功。”江蘇省太倉市某銀行負責人對春節前太倉市人民法院的一批調處案件表示很滿意。而這批涉鋼貿企業與銀行間金融借款糾紛案件的處理,也正是太倉法院結合新民事訴訟法制定的《民商事案件庭前準備程序實施細則》,并依據《細則》快速調處的首批案件。記者注意到,該《細則》對庭前準備中立案審查及程序選擇、訴訟材料送達、庭前閱卷、訴訟保全、證據調查、證據交換、鑒定、庭前合議和庭前調解等九個環節進行逐一細化、明確要求。
根據原有民事審理程序的規定,只存在“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情形,新民訴法對此做了進一步完善,賦予了雙方當事人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選擇權。院長趙新華認為:“庭前準備階段中賦予雙方當事人適用簡易程序的選擇權,不僅有利于提高民事訴訟的效率、節約司法資源,更體現了簡易程序便民的作用,有利于更好、更快地解決當事人的糾紛,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去年年底,原告昆山某物資公司因購銷合同欠款問題將被告泰州某建筑公司訴至太倉法院,涉及貨款及違約金300余萬元。因案件訴訟標的數額巨大,立案時以普通程序受理。“在認真閱卷時,我發現該案案情并不復雜,如果簡單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不僅需要較長的答辯期和舉證期,也會影響雙方的正常經營,從而造成訴累,不利于案件的審理效果。”該案的承辦法官陸薇說,春節前此類案件較多,根據新修訂的民訴法,結合太倉法院民商事案件庭前準備程序的操作細則,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陸薇隨即與雙方當事人取得聯系并就該規定進行了法律釋明,雙方一致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該案。
在接洽中陸薇了解到,該案極有調解的可能,被告對所欠貨款金額并無異議,只是認為原告主張的違約金過高,并表示近期內即可付款。陸薇隨即耐心細致地做雙方的調解工作,在審查了合同違約金條款的基礎上,向雙方釋明了違約金認定的合理范圍,使雙方對此有了合理的預判。經過多次溝通調解,最終促成雙方在今年1月18日達成調解協議。這是太倉法院審結的蘇州首起也是全省先行的“普通程序轉簡易程序”案。
“100元的訴訟成本與上萬元的訴訟成本相比,短短20天的時間與至少三個月的時間相比,庭前準備期法官多次電話的溝通與原、被告奔波多趟相比,明顯前者的效率要更高。”趙新華舉例認為,庭前準備程序的具體實施確保了新民訴法的準確適用,也充分體現了司法為民的精神。
日前太倉法院通過新民訴法審結的蘇州首起“訴訟程序轉督促程序”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就是典型的一例。被告太倉某建筑公司因承建工程需要多次向原告太倉某混凝土公司購買商用混凝土,2012年10月,被告向原告出具還款承諾書確認結欠原告貨款66萬余元。后因多次催要無果,原告于今年1月起訴至太倉法院。案件審理中,承辦法官即與被告取得聯系,得知其對原告的欠款事實及數額均無異議。綜合考慮該案案情,原告主張的欠款事實真實、欠款數額確定,且有相關證據予以佐證,被告亦無爭議,如果仍通過一般的訴訟程序加以解決,不僅浪費司法資源,而且不利于法院及時作出裁判,給當事人造成不必要的訟累。根據新修訂的民訴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項的規定,符合訴訟程序轉入督促程序的情形。承辦法官隨即向原告進行了相關法律釋明,原告表示同意適用督促程序。隨后,法院立即向被告送達了支付令,被告在接到支付令后當日即支付了全部的貨款,該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圓滿解決。
“訴訟成本大大降低,案件周期縮短了,訴訟效率提高了。”承辦法官介紹說,該案如果通過一般程序解決,當事人不僅付出的費用成本高,審理時間長,且如果經過合議庭的話,則需要三名法官一名書記員的工作量,但是嚴格執行了新民訴法的庭前準備程序之后,本案的承辦法官本著司法為民的精神,簡化了程序,減少了訟累,提高了效率,及時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淮安漣水:小官司不再馬拉松
一名審判員和一名書記員3個月審結197件案件,其中195件調解兌現,僅有兩件判決,平均審理天數只有12天。院長張強介紹說,這是該院按照新民訴法的有關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推行的小額訴訟程序。
“法官,你好,我想咨詢一下怎么才能要回我們的工錢?今天能不能立案?”今年2月2日,星期六,上午8時,小額訴訟專職法官周劍接到一個咨詢電話。“我們4個外地農民工,因為包工頭欠了近5萬元的工錢一直拖著,幾年沒有還,包工頭為了躲債,經常不在家。這一次臨近春節,我們了解到包工頭已經回家的消息后,連夜趕到了漣水,本想周一一大早去法院立案的,但又擔心包工頭聽到風聲再次逃跑。所以就請求你們幫幫忙。”電話那頭操外地口音的農民工急切地邊訴說邊求助。
簡單了解案情后,周劍通知農民工們來立案。“周法官,千萬不能發傳票給他呀!一旦知道我們起訴了,他肯定會躲避的!”
這幾位農民工心有余悸。
8時30分,在漣水法院小額訴訟速裁庭,周劍為他們辦理了立案手續。
9時許,周劍與書記員一行到達包工頭家中,為緩和雙方對立情緒,周劍沒有急于通知包工頭到法院開庭,而是耐心地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我對欠款事實和數額都沒有意見,可是,我承包工地的工程款到現在也沒有拿到,讓我一次性拿出這么多錢來沒門。”“你今天不給錢,我們就在你家過年!”雙方一見面就吵了起來。周劍見狀,立即征求雙方意見后,決定就地組織開庭。當了解到被告還有部分工程款和保證金在發包方沒有結算的情況后,主動與縣住建局清欠辦施主任取得聯系,請求協助解決被告的資金問題。
“只要被告把拖欠農民工工資全部結清,我們會全力以赴幫助他盡快結算工程款和退還保證金。”施主任十分肯定地表態。施主任的話讓被告吃了一顆定心丸,經過周劍苦口婆心的調解,最終當事人雙方簽訂調解協議,被告立即通知其妻子到銀行取款,當場兌現了全部義務。
10時35分,案件審理結束,整個案件從咨詢電話開始到立案、送達、調解、開庭、兌現,全部過程只要兩個多小時。“真是沒想到那么快就拿到錢了,我們要了兩年多的工錢,這次兩個多小時就解決了,而且只是打了一個電話。”拿到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農民工們興奮不已。
“以前代理一起物業服務糾紛案件,30名被告人要排期開庭30次,最快要半個月以上才能全部結案,占用了法官大量時間和精力。”談到小額訴訟實施帶來的變化,律師單亞紅說,“現在法院采用小額訴訟程序來審理此類案件,一兩天就能快速審結,既保護了當事人的利益,也節約了有限的司法資源,讓法官能把精力放在真正疑難復雜案件上面,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法官省事,我們律師也省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漣水法院審理的所有小額訴訟案件中,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較多,占案件受理總數的50%以上,雖然標的不大,但涉及人數較多,矛盾較大。
今年春節后,該院受理一起涉及40余件案件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通過前期調查了解到,業主因對小區的日常管理不滿而不愿意繳納相應的物業管理費用。為了不激化矛盾,同時也考慮到小區業主平時都忙于上班、沒有時間應訴的實際情況。該院利用休息日集中上門送達相關文書,并在送達的同時積極聽取業主的意見,視情況適時開展調解工作,有60%的案件在送達中就得到解決。
“對6件爭議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的案件,法官及時組織雙方在小區內廣場上現場開庭審理,讓業主與物業公司當場辯論,讓小區群眾評判是非。既是一次庭審現場,也是一次生動的普及物業合同法律知識的課堂。”祥安物業公司梁經理對記者表示,物業公司與小區業主對這一做法都十分贊賞。
“意想不到的是,通過庭審,雙方當眾說出心里話,物業公司針對自己在管理中確實存在的不足之處,表示及時予以整改,業主也愿意給付物業管理費用,案件最后全部調解結案。”承辦案件的周劍深有感觸地說。
在小額訴訟實施前,漣水法院圍繞“迅速立案,快速審理,及時判決”的原則,詳細制定了小額訴訟的有關操作程序,即:在訴訟服務中心醒目位置告知小額訴訟的適用條件;由專門的小額訴訟審判機構和專職法官審理;審理方式上將答辯、舉證期限規定為不超過10天;送達和傳喚當事人可以采用口信、打電話、發短信、電子郵件等形式;可以及時開庭或調解;原則上應該當庭宣判和當庭送達相關文書;應該從立案之日起一個月內審理終結;可以簡化小額訴訟裁判文書,并實行一審終審制。
鎮江丹陽:代理亂象得到治理
今年春節前,在江蘇省丹陽市人民法院領導出席的一次人大代表座談會上,一位代表私下里反映了這樣一個情況:其親戚因交通事故受傷,聘請了代理人起訴,判決書上明確可以得到18萬元的賠償款,可是他的親戚最終只拿到12萬元。據其聘請的代理人稱,光是“打點費”就花了好幾萬元,余下的部分支付了代理費。此事引起丹陽法院黨組高度重視,經核查發現,該代理人所說的子虛烏有,18萬元賠償款除了支付給當事人的12萬元之外,余下的都進入了代理人的腰包。后來,該代理人迫于壓力將賠償款返還給了當事人。
采訪中,該院院長卜士凡說,這只是諸多不規范代理行為的表現之一。該院在后續的調研中還發現,不少代理人虛增標的額,增加案件調解難度;對于敗訴或不能完全滿足當事人訴訟請求的案件,把責任推給法院,暗示當事人信訪或上訪等;借需向法官請客送禮為由,向當事人索取錢財;對裁決不滿的案件,在網絡上發布不當言論等。上述問題不僅阻礙了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影響了裁判的公信力,也破壞了廣大司法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為此,丹陽法院及時向丹陽市司法局發出司法建議,列出了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在訴訟代理中的不規范表現,并建議加強對律師及法律工作者從業理念和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對律師及法律工作者的評價和考評體系,加強對律師及法律工作者的監管力度。丹陽市司法局對司法建議反映的情況非常重視,主動召開座談會進行了深入調研,進而采取了律師雙向測評制度、警示談話制度、聘請執法執紀義務監督員加強對律師辦案活動的監督等,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的不規范代理現象明顯好轉。
“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尚未實施之前,關于公民代理的規定較為模糊,僅以'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作為限制,審判實踐中卻發現許多公民代理的亂象。”該院民一庭庭長邢永忠對記者說,代理人這次開庭以甲公司職員身份出庭,一段時間過后又以另外一個公司的職員身份出庭;還有的無法律從業資格,甚至是曾經的被執行人,經常擔任不同案件的代理人,成了專職的公民代理人。為此,丹陽法院抓住了公民代理必須是無償代理這一核心要素,聯合該市司法局、公安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訴訟活動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規定》,明確律師不得以公民身份代理,符合條件的公民接受代理的,必須在原告知曉和人民法院的見證下簽署無償法律服務聲明書。
邢永忠說,許多當事人反映,其在交巡警部門進行事故責任認定時,就有自稱“律師”的人前來聯系業務,稱可以包攬一切;有的當事人在住院治療期間,會有自稱“律師”的人提著花籃前來探望,并許諾可以幫助當事人拿到高額的賠償款。實際上卻是代理人以風險代理的做法收取了高額的代理費用,最終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種現象,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司法黃牛”。
為了遏制這種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損害司法機關形象的行為,丹陽法院主動會同該市公安局、司法局商討對策,決定從源頭上遏制違規代理的發生。
2012年9月,丹陽法院與公安局、司法局和鎮江市保險行業協會第一分會,共同設立了“丹陽市道路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和訴訟中心”,委托涉案保險公司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向當事人發放由法院、公安局、司法局聯合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及廉政監督告知書》,明確告知當事人道交糾紛的處理流程、案件代理的常規收費標準,并附監督舉報電話,如有代理人以向交警、法官請客送禮為名索要錢財的,可及時舉報。截至今年3月底,丹陽市道路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和訴訟中心已經處理道交糾紛900余件,未發生一起因違規代理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