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王心齋曾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他把學和樂視為一物,的確是極好的見解。當然,學習并不僅僅限于讀書,但讀書也確是人生一大樂趣。正因如此,古往今來,有很多學者或是讀書人嗜書成癖,我也算是其中的一個吧。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讀過許許多多的書,讀書當是一件快事。踏入法院工作后,讀書在讓自己感受法律尊嚴的同時,也感受到善良與溫情。雖然現(xiàn)在進入不惑之年,書讀得日漸少了,偶爾自責感嘆的同時,也喜歡回味過去讀書的感覺。

 

兒時喜愛的書少不了是一堆堆的連環(huán)畫冊。每每放學回家,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忘情地讀那些永看不厭的小故事,或是在陰雨綿綿的日子里,靜處一隅數(shù)著自己的小人書,給人一種自得其樂的滋味。雖然小時候讀的書,有的內(nèi)容已經(jīng)不記得了,但是留在心中的美好卻是一輩子的財富,溫暖著我的心靈。

 

上了中學,讀的書漸漸多了起來,喜愛的也逐漸不再是一冊冊巴掌大的小人書,而是印滿了方塊的“大書”了。那時什么書都愛讀,文學、法律、科普……凡能見到的,總不肯放過。以書代飯,看書下食,不覺中飯下肚,肚飽意滿,皆大歡喜,倒也是樂事一樁。

 

后來我考上了大學,這份熱情有增無減。學校圖書館的閱覽室冬天沒有暖氣和爐子,靜坐一會兒就會凍得人發(fā)抖,但是一單落座下來,便可觀“濤似連天噴雪來、大江翻瀾神曳煙”的壯景,或賞“松香小樓風飄渺,白云半天山月少”的佳色,一時寒意不覺,心里暖融融舒服,我從內(nèi)心里感覺讀書能給人一種溫暖。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應該說,讀書的樂趣是在沒有強迫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只有返璞歸真,讀書才能成為精神生活的需要,一旦成為死讀,就會失去這份妙處,變成一種苦痛了。古人曾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古到今,很多人把讀書作為晉身之階,求財之路,在他們眼里,讀書可以做官。結(jié)果使得那蕓蕓學子們死死苦讀,把讀書看成是一件極苦的事兒,很少能體味到其中的樂趣。否則,他們怎么會發(fā)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慨嘆來呢?好在我當時讀書沒有這些雜念,全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使然,于是平空少去了這份煩惱,讀起書來自然酣暢快哉。

 

書是傳播思想的,能啟發(fā)人的思維,也能成為束縛人的框框,所以讀書既能入,又要能出。我在看《莊子》時得一佳句:“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我想,這里的“得意”,既指書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樂。大概,這就是王心齋所說的“學是學此樂,樂是樂此學”吧。在讀書中,我實在是得到了許多難以形容的樂趣,也得到了知識和智慧。這些也只不過是我讀書的一點點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