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潭提拔27歲副縣長”一事邁入輿情漩渦,其父親為湘潭市雨湖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母親是該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晉升期間還在讀全日制研究生……324日,湖南省委組織部等部門成立專門調查組,對該事件全面調查。

 

327日,新華網將副縣長徐韜回應質疑的原話貼圖,徐韜父親去年已退休,徐韜筆試面試也都符合程序。

 

筆者一字不落細讀,還真看不出啥“貓膩”。采訪前副縣長徐韜對記者說,“你問吧,如果我不想說,我就不會說,但是我不會和你說假話。”

 

社會轉型期,互聯網充當社會發泄這個平臺的同時,讓越來越多的人們行使知情權和監督權,往往并不能真實還原一個真相。網絡圍觀作為一種“非制度性”參與的活動,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但本身的自發性、無序性和盲從性的背景,很難收獲理想效果。

 

去年微笑局長事件,熱熱鬧鬧很久后,“表哥”局長被拿掉官帽,后移交司法機關后也鮮有人關注。筆者以為,“表哥”局長落馬,包括那些落馬的“房叔”、“房妹”、“房姐”等,都屬于偶然中的僥幸。副縣長事件續集也許要在“全面調查”后降溫,而真相畢竟難逃“霧里看花”。

 

潛伏在官場的問題總是格外引人注目。網絡圍觀,欠缺紀檢監察等官方部門的參與,欠缺的還有老百姓的冷靜和理智。互聯網的確提供便捷的渠道讓老百姓行使知情權和監督權,所起的最大的作用是網絡爆料。但容易造成的結果是輿論一邊倒,真相往往“霧里看花”。捫心自問,有多少圍觀的網民在沒有任何證據前就進行了“有罪推定”。比如這次27歲副縣長事件,輿論幾乎在官方調查前已經蓋棺定論,“火箭升遷”的背后絕非“工作優秀”,而是“背景優秀”。

 

另一方面,網絡輿論鋪天蓋地,效果日顯,但各級政府應對輿情卻明顯滯后以及被動。各級政府雖然也重視,也借助新媒體比如開通官方微博,但能力和效率亟需提高。如何贏得輿論的主動權?亟需各級政府在改變傳統思維和理念的同時,改變行政方法,從而把握住輿論的理性和有序。

 

還原副縣長事件的真相,網民還有政府,都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