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告訴自己,‘水至清則無魚’。如果我獨樹一幟,拒絕別人的‘好意’,甚至上交賄款,不僅得罪人,還會被視為異類,認為我是神經不正常、腦袋有毛病。這對工作無益,更談不上樹業績奔前程了。所以,對熟人、朋友及企業家們以拜年名義送來的錢物,我都一一笑納。”四川省眉山市原市委常委、原副市長余治平在悔過書中寫道。

 

一條被誤讀了的名人名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兩千多年前東方朔老先生的這句話原意在勸人要以寬容的精神待人處事,凡事不應太過計較,而現今卻被一些官員奉為為官處事之道,成為一些貪官自甘墮落與貪污受賄的信條。從古到今,信奉“水至清則無魚”的官多,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官少,越“清”似乎官越“小”,“不清”就會官越大。由“不收錢會成為異類”的受賄邏輯起步,開始笑納熟人朋友的錢物;由“水至清則無魚”的處事原則出發,一步步陷入與各方的“情誼”,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僅出了“包青天”、“海青天”等為數不多的清官,而改革開發幾十年,就出現了不勝枚舉的各級貪官。看來,這句名言有其獨特的生長土壤,決不能套用到嚴肅的政治領域,否則會成為腐敗滋長的營養液。

 

一場不容忽視的思想危機。我們必須看到,這種觀念對法官思想教育、隊伍建設也存在極為嚴重的消極影響。就個體而言,法官每年所審案件超百件,難免不會遇到沾親帶故、禮金相送的案件,倘若思想麻痹,對“小節”不在意,對“第一次”不設防,那么任其發展下去,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后果。從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到馬克思質量互變哲學原理,國內外經典言論皆說明不注意“小節”的危害。就集體而言,如果對法官隊伍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一味寬容遷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勢必使得“帶病上崗”、“帶病入黨”、“帶病提拔”的污垢現象滋生。久而久之,會如藍藻般蔓延,污染法律王國的首都。就社會而言,人們對一些形象不佳或違法違紀的法官,總認為“法官也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所以不以為然。這種社會氛圍容易使人不知廉恥、走向犯罪。應該看到,法官首先是人,在人的欲望上,有合理合法的權益;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而是手握正義之尺,明是非、斷公正的人。如果法官為一己私欲丟掉黨性,就可能為名而相互傾軋,為利而腐化墮落。

 

一段內涵深刻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對和經受住各種考驗、化解和戰勝各種危險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報告也首次將純潔性建設列入黨的建設主線。在黨情國情世情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決杜絕“水至清則無魚”思想在法官隊伍中的蔓延,努力營造“清水”環境。保持法官隊伍的純潔性,思想上要始終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執法辦案理念,轉變“唯上”、“唯利”為“唯民”、“唯法”的工作態度,不斷加強黨性的修養和鍛煉;組織上要把好選人用人關,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從嚴治院,加強黨內民主監督,加強對領導干部、領導班子的監督;作風上要柔化接待態度,克服“生、冷、硬、橫”,拓展聯系群眾的渠道,通過加強立案信訪窗口建設、法院開放日、大接訪等多種形式,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樹立“親民”、“愛民”形象;廉潔上要強化內省外治,主動縮小交際圈,樹典型、抓源頭,有效監督法官行為,做到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執行紀律沒有例外。

 

與其說“水至清則無魚”的觀念誤了貪官,不如說是貪官自己害了自己,對“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諄諄之言充耳不聞,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名言警句視而不見。在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活動中,要始終保持純潔性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目標和抓手,不斷增強法官隊伍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過濾污染雜質,永葆生機活力,公正為民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