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然而,在城鎮化道路過程中所帶來的拆遷補償、勞資糾紛、經濟糾紛、環境保護等矛盾呈高發趨勢,嚴重影響到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作為矛盾糾紛化解的最后一道關口,句容法院積極應對失地農民新的司法需求,以更優質和高效的法律服務為轄區城鎮化發展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

 

剪影一:全程服務“城市綜合體”建設

 

20114月,句容決定在該市主城區華陽南路地段興建一個酒店、購物、寫字樓、休閑娛樂、生態公園、高尚公寓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并在原地段開展土地房屋征收拆遷工作。

 

此時,距離國務院頒布《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僅有三個月不到的時間,這是《條例》頒布后句容實施的第一個征收項目,也是全鎮江市和全省范圍內首個城市綜合體征收項目。如何更好的貫徹國家法律規定,維護被拆遷群眾的合法權益,是擺在句容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服務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是法院踐行能動司法理念的具體體現。其實,句容法院早在該項目啟動之前,就已經在關注這件城市發展的大事情。經過先期走訪調查,該院發現這個項目共涉及到市公安局、方興集團、農行、園林處、人社局、商務局等8家單位、1848間個體經營戶、116戶居民的搬遷問題,需要征收房屋約47000平方米,其中住宅20200平方米,辦公用房23000平方米,營業用房3800平方米,拆遷工作任務繁重和難度巨大可想而知。

 

對此,句容法院深知如果拆遷工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群眾上訪、群體性訴訟案件等事件,不僅拖慢項目進程,還會影響社會穩定。于是,該院主動找到項目拆遷指揮部,與工作人員一起積極參與到城市綜合體征收項目工作中去。

 

為保障征收工作順利實施,句容法院制定出臺了《關于服務和保障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將該城市征收項目列入服務和保障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工程項目,由院分管領導負責,從行政庭抽調一名優秀法官擔任征收項目的法律顧問,全程跟蹤指導和解答在征收過程中出現的法律行為和問題,上門為征收項目工作人員講授土地房屋拆遷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征收工作行為,確保程序合法、簽訂公開、結果公正、補償到位,為該項目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此外,該院還深入到征收一線,主動接受被征收居民的法律咨詢,從被征收居民角度闡明法律條文,消除被征收戶的顧慮,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為征收工作的順利完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舉受到了江蘇省副省長許津榮(原鎮江市委書記)和鎮江市委常委、丹陽市委書記童國祥(原句容市委書記)等領導的批示肯定。

 

201214日,隨著最后一名被征收戶王某與征收部門達成征收補償協議,該院協助該市城市綜合體建設房屋征收指揮部全面完成了該市城市綜合體征收項目工作,實現了城市拆遷項目零強拆的工作目標。

 

剪影二:快速化解新型矛盾糾紛案件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一些新型的諸如拆遷補償、拆遷款分配繼承、物業合同、環境污染等矛盾糾紛案件成批量性上升趨勢,法院不僅要更新法律知識應對新型案件,還要要轉變工作思路,更好的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

 

“謝謝法官,這么快就讓我們拿到了賠償款!”2012126日上午,當句容法院分管領導裔明根專委將因稻田污染而導致減產的損害賠償費用親自發放到該市下蜀鎮六里村70戶農民的手中時,農戶們紛紛向法官們表示了由衷的感謝。

 

原來,20129月,句容法院訴訟服務站和下蜀法庭的法官在參加下蜀鎮民調工作例會時,該鎮六里村的調解主任反映了該村多名農戶今年種植的水稻因為附近一家化工廠排污的原因發生了生長緩慢,甚至有部分稻田內的秧苗已經全部死亡的情況,部分村民對此情緒比較激動,這一事情立即引起了巡訪法官的高度重視。例會結束后,訴訟服務站和下蜀法庭法官立即到該村實地勘察了稻田內秧苗生長情況。當發現上述情況屬實后,服務站和下蜀法庭快速啟動調解預案,初步制定了調解計劃,并組織村民代表與化工廠負責人進行調解。在經過幾輪勘察統計后,該村統計出上述稻田總共涉及三個生產隊70戶農民達100多畝的稻田,在調解過程中化工廠負責人也實際承認水稻的生長受到了影響。10月,在法院、司法所、村委會等共同努力下,村民代表和廠方代表初步達成意見,廠方同意賠償,但具體賠償數額待水稻收割后按照今年的水稻一般產量評估每戶實際損失后待定。

 

11月底,涉訴農戶家的水稻收割完畢,法院又和村委會干部來到現場實際勘查了減產情況,最終認定除少數幾戶農戶完全絕產外,其他農戶根據每畝減產64公斤,每公斤2.88元進行賠償。隨后制定了每戶賠償明細,廠方當即同意在1215日前將所有賠償款賠付到位。126日,廠方提前將賠償款送到位,法院在第一時間組織將款項發放到每一位農戶手中。

 

當村里面的老百姓拿到賠償款后,無不感謝法院這種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做法,這種法官進村調解、上門調解的工作方法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同,他們紛紛表示,雖然補償數額并不大,但是法院的這種工作方法,的確讓人感動。

 

剪影三:優先保障失地農民合法權益

 

土地拆遷導致大批的農民失去土地,是城鎮化進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生活保障也是法院最關心的問題。

 

在句容最大的拆遷安置小區黃梅新村,記者發現這個小區與其他小區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小區的邊上有一塊面積較大比較空曠的土地,它既不是小區居民的休閑廣場,也不是開發商等待開發的土地,而是專門為失地農民存放農機具和晾曬谷物的場所。

 

提起這個事情,句容法院副院長唐世民非常自豪的對記者說道,正是因為法院的工作建議,才促使政府在建設該小區時預留的一塊土地。原來,負責該地區的定片定責法官在日常的走訪過程中發現,雖然失地農民住上了漂亮的套房,但農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還沒有太大的改變,有些失地農民雖然沒有了承包土地,但還有一些自留地之類土地,原來隨便停在家門口的拖拉機、打水機等大型勞動工具卻沒了存放的地方,失地農民住進安置小區后,勢必會占用通道存放大型物品,造成安全隱患和出行不便。為此,句容法院根據了解的這個情況,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這個建議并被采納和落實,受到了小區居民的肯定。

 

2013年春節前夕,句容市后白集鎮失地農民王某等41人高高興興的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資款,非常感謝法院為他們討要工資所作的工作,這一切都得益于句容法院一份針對失地農民合法權益保護的司法建議。

 

2012年以來,句容法院在審理案件中發現,涉及建筑工程領域中拖欠農民工工資類案件較去年呈快速增長趨勢,農民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較嚴重。截至目前,該院共受理此類案件 95件,涉案人數140余人,涉案金額150余萬元,且該類案件處理不善將會引發農民工群體性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后果非常嚴重。

 

于是,該院主動向相關職能部門發送司法建議,建議采取措施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這份司法建議發出后不久,就先后得到了句容市委書記、市長尹衛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萬榮,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章壯鈞等三位領導的批示肯定。

 

緊接著,句容市委市政府就組織相關單位召開了預防和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題推進會,并組織相關部門研究出臺了《句容市預防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管理辦法》和《句容市企業工資備付金管理辦法》等兩個文件,不僅使得該市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上有了制度上的保證,而且也使得該項工作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