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因與中國法院網洽談辦泗洪法院網有關事宜到京城去了一趟,其間去看望了在京一位戰友,戰友的大院里都是將軍,戰友對我說,一位坐著輪椅出入的自稱是老兵的人最引人注目,他是一位老紅軍,九十多歲了,已不能行走,但每次出入大院當哨兵向其行軍禮時,他總是讓家人或身邊護理人員將自己從輪椅上扶起來,規規矩矩恭恭敬敬舉起右手給哨兵回禮,人們勸他說:老首長,您就行注目禮就行了。老紅軍說,我是老兵了,只要還能站起來,就要給哨兵回禮,不能壞了規矩。這是一位老兵的范兒。

   

前些日子在報上看到一個軼事:一回,中央電視臺編導周兵和白巖松一起到季羨林家做《學者訪談錄》的節目。進門后,發現季老當時坐著,白巖松要給季老一張名片,就從兜里往外掏。這時,季老立即站了起來彎著腰等著他掏名片。因為某種原因,白巖松掏了很長時間,季老就一直那樣彎腰等著,直到白巖松將名片遞給他。多年以后,周兵對這個場景還感動不已,他忍不住感慨道:“做人做到這份上,真讓人敬佩!”這是一位國學大師的范兒。

 

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一天夜里,上海的一個洋車夫在拉客人的時候腳上受了傷,流了很多血。一個男子帶著孩子去孩子的伯父家,恰好看到了這一幕,男子就立即跑到附近孩子的伯父家取藥品。孩子的伯父學過醫,他半跪在街頭,為車夫清理掉傷口中的碎玻璃片,又用消毒水為他清洗干凈,然后為他上了藥,包扎好,囑咐他在家里好好休養幾天……這個孩子的伯父,就是聞名天下的文壇巨匠魯迅先生。這是文學大師的范兒。

 

當我們到有關單位去聯系工作時每每遇到架子高高官腔十足的“領導”時,我總會將或大師們相比,也許這些“領導”們也有一肚子的怨氣:“大師們不用擺架子大家都知道,我不擺架子誰知道我是誰?!”

 

我以為,大師之不“大氣”,就是他們都是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了。一切成大器的人,其實都是由做一個個不經意的小事組成的,古人說要“立上等品,為中等事,享下等福”,我想,這也就是要求做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事要量力而行,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好高騖遠;像雷鋒同志那樣,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標準,像范仲淹老先生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每個人都都不是生活真空里,在人際交往中有人忽略它們,有人重視它們。而成大事的人,對小事或細節是一絲不茍。抬抬手,彎彎腰這樣的動作,老人都做到了,這是對對方的尊重,更展示了自己的大家風范,應該比“大架子”美上百倍了。不管你們信還是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黨中央最高層帶頭轉變作風,外出輕車簡從,不封道、不搞儀式,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作為人民法官,如何“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親再”放下架子接近群眾,撲下身子扎實工作才是關鍵的關鍵。

 

老紅軍、大學作者、大作家,他們為國家做出那么多的貢獻,但他們卻沒有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態,而是用心堅持著自己的原則,真正詮釋了老兵、大師的風范。我們轉變作風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從老兵和大師身上學會抬手彎腰,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著一副謙卑的姿態,把人民當父母親人,牢記司法為民宗旨,我們的心與百姓就沒有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