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以發展的名義造成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社會不得不面對的沉痛話題,癌癥村、地下水污染、霧霾天氣等等問題直接觸動著公眾最敏感的神經。雖然憂心忡忡,但內心還是有一點慶幸,至少自己的農村老家還算是一片凈土。

 

畢業之后,我直接回到了家鄉,在市區上班,但只要有空,我就會攜帶妻子一起回到鄉下老家。無垠的農田,新鮮的空氣,好多村民至今還飲用井水,還能看到漁夫一網打好多斤魚的壯觀。

 

今年年初,女兒誕生了。我力排眾議,讓妻子在農村坐月子,最大的理由便是農村的環境好。這樣,我從市區到鄉下也跑得更加頻繁了,雖然相聚時間短暫,但親情的溫馨總讓我感到快樂和充實。

 

那是早春時節的星期一,天還剛蒙蒙亮,為了趕中巴回到單位上班,我一早便起床。當走到橋頭時,我看到一位大概六十多歲的老頭在垃圾池內鏟垃圾,看著他額頭滲透著的汗珠,不免有了幾分老百姓生活不容易的感慨。但突然一想,他應該是政府雇來打掃垃圾池的工人,怎么沒有垃圾車呢?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只聽見轟隆一聲,回頭一看,老頭在將剛才堆起來的垃圾往河里倒!那里面可都是塑料袋、農藥瓶、腐臭的食物殘渣等垃圾,好多還是不可溶解的甚至就是有毒有害的物品……

 

當時我就憤怒了。雖然在他面前我只是晚輩,而且也算文化人,但心中的怒火足以讓我有了詛咒他斷子絕孫的沖動。從小在河邊長大的我,對這條河是有相當感情的。現在還能清晰地記得,小時候河里蝌蚪黑壓壓一片的場景,而釣魚、洗澡、嬉戲帶來的歡樂則彌補了童年的單調和枯燥。

 

但回頭一想,他是該被指責甚至該被解雇,但全是他的責任么?自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開始,政府投資了大量資金在橋頭、路中間等地方修建了垃圾站,還專門聘請人員集中清理。雖然好多村民改變了亂倒亂扔的習慣,但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和垃圾車等配套設施,這些清潔工又能怎樣?

 

后來回到家中,我就問母親,這種事情怎么不找村干部管一管。沒想到,母親的回答很是讓我無語,“你在家的時間畢竟少,現在有人打掃還算好的。夏天時候,垃圾好多天沒人問,走到旁邊就是一股臭氣。再說了,那清潔工也是一個村里的,他又不拿你的錢,你管他不管的,管不了是小,還得罪人……”

 

就在屋內的空氣變得凝重之時,女兒突然哭了,母親趕忙去幫著換尿布。我看著垃圾桶中滿滿地裝著的尿不濕、衛生紙等雜物,指著說,“咱們家的這些東西別倒在河里。”沒想到,母親的回答同樣讓人很無奈,說:“倒地里肯定不行,就是倒在河邊上,狗啊什么的處處銜,最終還是要上大河啊。”妻子和我面面相覷,只能苦笑了之。

 

這就是現實中活生生的“公地悲劇”啊。與我的童年相比,農村的環境就已經大不如從前,如果長此以往,到我女兒長大時,又將如何?我既無奈又心酸,還很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