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在創先爭優中跨越
作者:慈延年 劉秋蘇 發布時間:2013-03-07 瀏覽次數:1056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二月的古彭大地,到處洋溢著一片和諧美麗。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歷經五年“爭創全國一流法院”的司法征程中,踏著鏗鏘有力的腳步,在創先爭優中實現了法院科學發展的新跨越。
五年來,徐州中院突出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堅持能動司法,踐行群眾路線,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多項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該院的審判業績從后游一步步攀升到多方面領先;先后榮獲“全國司法公開示范法院”、立案信訪窗口建設、庭審和文書“兩評查”、網絡宣傳工作等全國法院的多項先進殊榮;多名法官榮膺“全國模范法官”、“全國審判業務專家”、“辦案標兵”等稱號。
能動司法實現“雙提升”
柳某的兒子在交通事故中被一輛出租車撞傷。兩年來,柳某四處奔波為兒子維權,卻被推來推去,于是,他走進法院打起了官司。按照全員能動執行工作機制的要求,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法院的主審法官在案件判決生效后馬上啟動全員能動執行程序,敦促出租汽車公司按照判決書確定的法律義務及時將30萬元賠償款交付給了受害人。
這是徐州法院能動司法的一個縮影。以破解執行難為突破口,全市法院構建出全員參與的能動執行工作機制,打造出以“全員參與、關口前移、主動出擊、協同作戰”為特色的立、審、執相互聯動的執行模式,促使大量案件主動、如期、全面履行,減少了當事人訟累,讓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去年,徐州法院的工作兩次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的批示,而關注的恰恰都是全員能動執行模式。
據了解,為有效解決執行難,徐州市人大常委會專門以立法的形式出臺了《關于加強人民法院執行聯動工作的決定》,為法院的執行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執行工作的滯后狀態,到全省法院執行業績的第一名,徐州法院在五年的時間里實現了跨越的一大步。而最新的全省法院2012年度審判執行質量效率評估數據顯示,在審判執行工作的35項基礎指標和分析指標中,徐州中院的大多數指標走在了全省法院的前列,較2008年發生了煥然一新的可喜變化,進而實現了審判業績和社會效果的“雙提升”。
徐州市兩級法院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發展主題和工作主線,著力強化審判執行工作依法服務大局的職能作用,積極履行各項工作職責,適時推出助力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措施,獲得地方黨委政府好評。充分發揮審判工作調節、規范和保障的職能作用,依法懲治違法犯罪行為,妥善處理涉訴矛盾糾紛,保障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城建項目和實事工程以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大事的“三重一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優秀法官聯系重點企業”、“一村(社區)一法官”和法官掛鉤“三重一大”項目建設、和諧鄉鎮共建等創新服務活動。建立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進軍營“法官六進”制度,及時了解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的新需求。開展對“三重一大”、中小微企業、民間借貸、金融債權、征地拆遷的“五個專項服務”,主動服務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著力保障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在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建立司法服務站,推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工作制度化、長效化。徐州移動TD四期工程建設負責人談到法院的舉措時豎起了大拇指:“以前工地發生糾紛時,經常會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阻礙施工,現在法官來工地現場為我們排憂解難,效果好多啦!”
“條條過硬,招招出新,為徐州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起到了強有力的推進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委書記曹新平在談到徐州法院能動司法服務經濟發展的創新舉措時,給予了充分肯定。
化解糾紛突出“零障礙”
“您好,請問有什么需要為您服務的嗎?”每個工作日,徐州中院訴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會提前來到崗位,熱情地為每一名來法院咨詢或訴訟的群眾服務。
1月31日上午,到該院辦理訴訟財產保全的楊先生,一走進訴訟服務中心,就受到導訴員的傾情接待,只用了十余分鐘他就辦完了所有手續。他激動地說:“以前手續很麻煩,現在變得既周到又有人情味,真好啊!”
面對人民群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面對不斷涌現的矛盾糾紛,徐州中院緊繃司法為民這根弦,著力推進“便民利民四大工程”,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五年來,人民群眾的司法滿意度逐年提升。
針對群眾反映的訴訟難、執行難等問題,徐州法院積極打造“訴訟服務零障礙”、“涉訴信訪暖民心”、“執行難攻堅”、“陽光司法”四大工程,圍繞“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服務目標,向社會公開立案審查、訴訟指導、判后答疑等27項訴訟服務內容和工作標準,積極爭創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金牌服務崗”。進一步改進接訪作風,加大信訪化解力度,去年,徐州中院在全省法院化解涉訴信訪專項考核中排名第一。
為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他們構建出“以人民法庭(審判業務庭)為主體,以巡回審判點(司法服務站)為樞紐、以駐村(社區)法官為基礎、以司法協理員為觸角”的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組織網絡,已在全市范圍內設立鎮、村巡回審判點294個,駐村(社區)法官工作室2572個,司法服務站74個。聯合基層組織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一二四六八”工作體系被專家譽為“徐州樣本”。
“當前基層矛盾糾紛多發且易成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承擔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功能的'第一道防線'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人民法院和基層組織的聯合也成為必然。通過合力化解矛盾糾紛,既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需要,也是解決案多人少矛盾的需要。”徐州中院院長李后龍告訴筆者,這張網絡為“第一道防線”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去年9月1日是個雙休日,這天一大早,幾十名務工人員代表就涌到了銅山區人民法院茅村人民法庭,請求法官幫他們追回某鋼鐵廠拖欠的勞動報酬。庭長王守平了解到,某鋼鐵廠因經營不善已停產數月,拖欠600余名務工人員工資款達230余萬元,數百人正圍堵鋼鐵廠。為預防隨時可能激化的群體性糾紛,王守平根據庭所共建協議與當地派出所取得聯系后,當即趕往現場采取財產保全措施,12名派出所民警也趕來維持秩序。法庭和派出所共同做好鋼鐵廠和工人的工作,順利將涉案財產出售,使600余名工人的利益得到較好的保障。
據悉,徐州法院目前已形成了基層人民法庭和派出所、司法所“共建、合作、互動、雙贏”的“1+2”預防化解矛盾糾紛聯動機制。全市24個人民法庭都與轄區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了合作共建關系,總計簽訂316份共建協議。
打造品牌凸顯“看得見”
為放大重點工作的引領示范作用,突出亮點工作的品牌輻射作用,徐州法院以“一院一品”司法品牌培育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基層基礎建設,促使全市法院整體工作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兩級法院推出了少年司法、家事審判、千名代表聽百案、司法公開、巡回審判、“八個必到”工作法等多項司法品牌,在全國法院引起了廣泛關注,多項工作經驗被最高法院轉發。
少年司法。早在2009年,徐州市兩級法院就全部建立了獨立建制的少年案件綜合審判庭,發展到目前已有2個“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6個省先進集體,成為徐州法院一張閃亮的名片。尤其自2010年以來,他們開始探索并在全市法院推廣少年司法審判的前科封存工作,對那些輕微犯罪的少年犯的“個人犯罪檔案”嚴格封存,使他們“無痕跡”回歸社會。這一做法為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和2012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提供了現實的司法實踐樣品,受到專家學者和社會的普遍認同。“前科封存制度”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評為“2011年度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創新實踐獎”,被評為“2012年度江蘇省十大法治事件”。
家事審判。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賈汪區人民法院卻把家事訴訟糾紛作為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并做足了功夫。2011年3月,該院成立了“家事法庭”,并于去年5月得到區編委批準,成為全國首家獲得正式編制的家事審判庭。該庭專門審理涉婚姻家庭類案件,堅持調解優先、不公開審理、維護家庭成員關系改善與和好以及傾斜保護弱勢家庭成員的利益原則。在審判庭的場景布置上,突出濃厚的家庭溫馨和諧氣氛,采取“圓桌式”布置,并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感情修復、情緒疏導、視頻教育、甜蜜回憶、親情規勸、社會介入、私密保護、案后回訪”親情彌合八步法的家事糾紛化解工作方法。“家事法庭”成立以來,各類家事糾紛案件近九成調解解決,無一上訴、無一發改、無一信訪,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司法公開。在新的形勢和任務下,如何把握司法需求,找準為民服務的突破口?徐州中院不斷完善司法為民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司法公開,最大限度地解決群眾的司法訴求。作為第一批“全國司法公開示范法院”之一的徐州中院,近年來司法公開的范圍一步步拓寬,社會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逐步擴大和提升。
請看他們著力推進司法公開的軌跡:2008年,千名代表聽百案、涉訴民意溝通、減刑假釋聽證;2009年,全市兩級法院建網、庭審網絡圖文直播、法院開放日;2010年,裁判文書上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推進巡回審判;2011年 ,網絡發言人、庭審“三同步”、院長手機短信平臺、陽光執行; 2012年,庭審網絡視頻直播、執行日志網上公開、判后答疑。
他們積極推進司法的全面公開透明,加大公開的廣度和力度,從立案、庭審,到聽證、鑒定、執行,司法公開走向全面化。每年都出新招,每年都有新意,使得司法公開的步伐堅實而又給力。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2法治藍皮書》中,徐州中院的“司法透明度”被排為全國中級法院前十位。
打造一流隊伍 增強司法能力“補短板”
去年8月10日,全市基層法院以“一起案件十份判決書同打擂臺”的模式,進行了庭審、裁判文書“兩評查”活動以來的“同命題裁判文書制作競賽”。該競賽聚焦于庭審與文書這兩項法官最基本最重要的司法能力,通過共同旁聽和評查典型案件的庭審、制作同一命題的判決書、公開點評分析與組織評比表彰等環節,讓庭審中的小問題放在聚光燈下“晾曬”,更推動法官多項司法技能的提升。除專門評查之外,徐州法院還將庭審活動和裁判文書主動在網上“曬”出來,作為開展“兩評查”活動的一項重要措施。
“裁判文書是司法活動的最后結語,同時是司法與民眾全面溝通的直接平臺。通過評差可以更為有效地找到'短板',倒逼法官隊伍提升司法能力,以精品文書向社會傳達司法公信。”李后龍對筆者說。
司法能力建設是加強法院整體建設的關鍵環節,是加強法院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徐州中院從深化法官司法能力入手,全面打基礎、強素質、上水平,全面增強法官隊伍的業務能力。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堅持新招錄干警下基層鍛煉、初任法官到立案信訪窗口鍛煉等制度。該院采取“青年法官導師制”,由資深法官傳、幫、帶青年法官,從庭前準備、庭審駕馭、調解協調、疑難分析、文書制作等方面給予具體指導。建立兩級法院優秀法官相互掛職制度,已有78名法官交流掛職。強化精英法官的培養,在全市法院建立17個“優秀法官工作室”,充分發揮品牌示范和典型帶動效應。積極參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先后與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法學院合作共建,優勢互補,提升法官隊伍的專業素養。不斷提高司法調研能力,2012年,徐州法院有3篇指導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發,7項工作經驗簡報被最高法院轉發推廣,連續兩年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上獲得一等獎,在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上,徐州中院榮獲江蘇省法院唯一的一個一等獎。
隊伍建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法院建設的頭等大事。徐州法院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增強隊伍整體素質。每年的“全市法院領導干部培訓”被作為春節后的第一件大事,全市法院300余名領導干部接受三天的封閉式培訓,著力增強領導干部的執行力、創新力、公信力和司法能力。建立了在兩級法院范圍內“適崗競爭”的中層領導干部選拔機制,讓中院和基層法院的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線,在競爭中展示實力、比較優劣,2008年以來,兩級法院的43名法官通過公開競爭上崗,走上了徐州中院中層領導干部的崗位。在去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組織的矛盾糾紛化解等所有專項工作評比中,徐州中院均被評為全省先進。2011年江蘇省委、省政府表彰了五年一度的“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其中徐州中院是唯一上榜的法院。去年,銅山區法院榮獲“全國優秀法院”稱號,新沂市人民法院先后被評為全國法院黨建工作、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涌現出“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李后龍、“全國模范法官”蔡裕華、“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周洪生等一大批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