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先生在北大的最后一節課上說:目光向前---不停地往前走;同時又目光向下---要立足于中國大地,沉入民間,更關懷人民的真實生活,自己也做一個真實的普通人。大學時這段話經常出現在我的演講中,只是當時理解淺顯,難免書生氣。當時腦海里大概有一個目光向下的人物形象。

 

大家親切地叫他小曹,大學校友,學新聞,愛攝影,后來做了記者。有人說他的鏡頭總是向下看。當時還是學生的他對社會上為生活奔波的人們有著特殊的感情,盡己之力將他們帶到人們的視野中。重慶的棒棒軍、清潔工、拾荒者、失去土地的農民,悉數出現在小曹的鏡頭中。大家說他有同情心,而小曹說他拍攝這些人,并非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對他們的敬仰。生命給予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權利,但他們是弱勢群體,他們理應被關注。 在被小曹啟發和感動時,我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會進入這么需要目光向下特質和品格的神圣地方——人民法院。

 

20118月我考進法院,一直在辦公室工作,對目光向下更有感觸。辦公室工作瑣碎繁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致。尤其是接電話這項,手頭有事做又恰巧遇到難纏的當事人咨詢或投訴時不免頭疼。有些當事人用方言含混不清,有些當事人咨詢案件進展時本身就窩著一肚子火,態度強硬,言辭激烈,又有些當事人聽不懂法律釋明……次數多了,心里也急,也會煩躁,但更多時候會轉念:如果我自己攤上這事呢?如果我是當事人會怎樣?細細思量,移情換位,便能對當事人的種種心理感同身受。其實接電話時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盡心盡力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再急躁的當事人也會慢慢緩和態度,最后說聲謝謝。除了一些日常工作,平日還寫寫宣傳、信息、調研。有人說過案例宣傳、司法調研是更高層次的審判。一直以為在寫案例宣傳時,如何用嚴厲的眼光看事,用仁慈的眼光看人抱著一副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目光向下,進入當事人的內心世界,捕捉他們的細微情緒,力求描寫客觀、飽滿,真正起到普法教育作用是值得思索的課題。

 

幾天前讀到一篇文章《心軟就能救世界》,里面有一句:人心的事,沒有經受過的人,往往想不到,所以還是留些敬畏,如得其情,哀矜為宜。如果褒貶相激,都只依據簡陋的事實輕易評判他人,流于武斷,有了戾氣,時間長了,把心都硬化了。讀完,心立刻變得柔軟,真正學會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去除偏見,去除理所當然是人生必修課。還有一個月就要參加初任法官培訓,愿自己日后能做一個目光向下的法官,用良知和智慧鑄就正義防線,用公正、大愛和真誠去審判、去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