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探訪發現,部分基層政府機關依然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現象。江蘇某地級市政府一名門衛稱,可為領導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順利進門,可能給領導添堵的百姓絕不能想進就進。蘇北某縣政府一名門衛則稱,他曾因為放進上訪戶,險些丟掉飯碗。(220 中國經濟網)

 

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自出臺之后就順勢成為了社會各界監督政府的“尚方寶劍”。但實踐中“門難進”等現象的仍然存在說明了部分單位積習難改,對規定的落實至多停留在文件上、字面上和口號中,并沒有真正地融入其行動。

 

不可否認的是,少部分人的確存在著胡攪蠻纏甚至是暴力維權的傾向,但這并不能成為群眾“門難進”的理由,相反,好多是由于維權路徑過窄所致,更是考驗著黨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給領導增光添彩的順利進門,添堵的則人為地設置各種障礙,本質上就是將群眾和問題擋在門外。這一方面說明部門政府和干部私心作祟,片面追求政績,熱衷于形式主義,不擇手段地粉飾太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存在“鴕鳥心態”,不愿或不敢正視轉型時期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存在著一定的本領恐慌。

 

要深刻地認識到,八項規定只是改進作風的第一步,而機關“門難進”則是這第一步中的第一步都沒有勇敢地跨出,在遠離職責的同時也遠離了公信和民心。這就在客觀上放任了矛盾的滋生和蔓延,也是在自我降低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要求,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的死胡同。

 

表面看來,政府的服務具有相當的壟斷性,與企業不同,它不存在市場環境中優勝劣汰的危機感。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一旦民眾對政府的期望與政府所能滿足其利益訴求的現實之間超出一定的限度,就很容易爆發群體性事件,甚至就會人亡政息,代價注定高昂。

 

毛澤東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正是由于監督機制的無力,尤其是納稅人監督的不暢和無效,才使得部分單位缺少了提供優質、高效、便民服務的動力。在當前,最關鍵的是落實公眾的監督權利,呵護公眾的監督熱情,只有使得和政府最廣泛、最直接打交道并且有最直接利害關系的公眾能夠形成制衡政府權力的重要力量,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工作作風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