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博爆料,2006年因貪污受賄被判入獄11年的前山西省委副書記侯伍杰,于近日提前出獄,當地官員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們,爭相迎接貪官“榮歸故里”,或列隊歡迎,鮮花簇擁,甚至欲以禮炮迎接;回家后門庭若市,其禮遇猶如英雄凱旋。(116日 新華社)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水滸傳》中武松景陽岡打虎后受到的禮遇,“叫四個莊客,將乘涼轎來抬了武松,把那大蟲扛在前面,掛著花紅段疋”,陽谷百姓則是“迎喝將來,盡皆出來看”。一個貪官,能夠享受到和“打虎英雄”相當甚至超越其的禮遇,足以表明他在少部分人眼中也是一位“好漢”,而現實中也不乏有從貪官成為好漢的真實故事。

 

褚時健,一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貪官,在位時將破落的地方小廠打造成創造利稅近千億元的亞洲第一煙草企業,保外就醫后,雖已75歲高齡,仍毅然承包2000畝荒山,打造出了水果品牌——“褚橙”,又被稱為“勵志橙”,其本人也重新贏得了公眾的認可和尊重。

 

但是,就侯伍杰而言,與武松相比,同受禮遇,武氏因嫉惡如仇、為民除害而受到百姓的真心愛戴,而他則是以損害民眾利益和法律尊嚴為代價,僅是利益小集團中“好漢”,其禮遇更像是在逢場作戲;與褚氏相比,同為貪官,褚歷經磨難完成了從好漢到貪官再到好漢的救贖之路,而侯一出獄就搖身變為英雄好漢,這只能說明其要么是在獄中有特殊貢獻,要么其入獄自身就是一種貢獻,答案顯然傾向于后者。

 

一般而言,官員即使按照正常程序遠離權力中心,最起碼也會少了趨炎附勢者,更何況是因貪腐落馬且入獄長達七年之久。這種人已走茶未涼,身已敗名未裂的反常現象,完全顛倒了社會對貪腐官員的主流價值判斷,而以官員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們組成的歡迎隊伍,足見當地官場關系之復雜和涉事官員官場黑厚學功夫之深,給公眾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官商勾結、官官相護和錢權交易。雖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其間存在著某種“潛規則”,但公眾憤慨的背后顯然蘊藏著多重隱憂。

 

一是權力期權化。官員礙于對黨紀國法的畏懼,使其在位時搞腐敗會有所收斂,而選擇與利益尋租者進行長遠交易,利用掌握著的權力為他人謀取暴利,培養私人感情,無權之時再進行分成。二是貪腐集團化。實踐中,官員往往組成非法獲取利益的攻守同盟,產生了大量的窩案現象,即便落網,也會有人“營救”,甚至能夠“法不責眾”。三是刑罰交易化。貪官利用證據規則等,或獨自承擔責任,或拒不招供,以一人的自由換取同伙的安全,必然會受到他人的感恩戴德。

 

應當說,出現這種貪官受禮遇的現象是與公眾濃烈的反腐期望極不相稱和格格不入的,也再次說明了反腐難度之大。反腐行動也許只有做到除惡務盡并且觸及官員的靈魂才會真正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