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二次會議中提出勤儉辦事業,反對排場比闊氣的要求。言語鏗鏘,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聞后心神通暢。

 

不知從何時開始,飯桌上的酒菜越上越多,越剩越多,國人傳統的好客與熱情,在公款吃喝的放肆中,在虛榮與面子的喧囂中,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攀比中,扭曲為鋪張浪費與奢靡奢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訓和艱苦樸素的我黨優良傳統拋之于爪哇。

 

“剩宴”的現象,是對歷史的遺忘。電影《一九四二》餓殍遍野的呼號尤繞耳畔,解放初期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配給食物的場景還在膠片中流淌。遺忘歷史,一個民族,注定會被歷史所遺忘。在我農村老家,大手大腳花錢的持家婆娘,從來都被村里的老人鄙夷和責罵,因為他們知道,田里的稻谷有豐有歉,生活總有天災人禍,還有那些饑荒的滋味,實在讓他們無法“好了傷疤忘了疼”。

 

“剩宴”的現象,是對黨性的背叛。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從來都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去年,我有幸踏入圣地延安,楊家嶺早晨的薄霧中,主席躬耕的菜畦,總理和老總窯洞里的手搖紡車,南泥灣沉甸甸的莊稼,一切都在訴說著那個年代的精氣神。

 

“剩宴”的現象,是對廉政紀律的懈怠 。“五個嚴禁”、“六條禁令”,記得住,念得響,更要做得好。你來我往,單位交流,確實必要,但必須把握一個“度”。須知每一分錢都是納稅人的血汗,而每一次“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鋪張,都是對自律的“糖衣炮彈”。廉政,不僅是不貪不占,更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剩宴”的現象中,也存在很多的無奈。當大環境形成,我們更多的是無力反抗。生活好了,誰也不差那一口,觥籌交錯,并非很多同志之所愿。“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的老婆分床睡”,在基層,一些鄉鎮干部常常訴苦,一天要趕幾個應酬,每個應酬都要多上菜上好菜,自己還要喝足喝夠喝到位,否則就是對同級沒感情,對上級沒熱情。

 

在楊家嶺的窯洞前,主席用了2毛錢自種的辣椒和青菜,招待了愛國華僑陳家庚,與蔣介石800大洋的珍饈佳肴高下立別,卻贏得了陳先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慨言。

 

這才是我們需要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