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沒有墳墓
作者:侯盈 發布時間:2013-01-24 瀏覽次數:1122
愛因斯坦,美籍德國猶太人,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并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及廣泛應用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的紀元。被公認為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月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但,這位“世紀偉人”卻沒有墳墓,也沒有“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愛因斯坦的一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愛因斯坦生于德國一個貧困的猶太家庭,從小飽經苦難。1905年大學畢業后,在瑞士專利局找到一份工作,業余時間他在三個領域做出劃時代的貢獻:發表關于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四篇重要論文。1921年,他因“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0,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愛因斯坦聞訊后,僅僅聳聳肩道:“100位?干嗎這么多人?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面也足夠了”
成名后,各種榮譽和優厚待遇紛至沓來,他卻淡泊名利,保持當年學生的簡樸生活方式,全然不顧別人說他是“吝嗇鬼”。
愛因斯坦曾應邀到荷蘭萊頓大學執教,他對宿舍的要求是:有牛奶、餅干、水果,再加一把小提琴、一張床、一張寫字臺和一把椅子即可。學校當然全部滿足了愛因斯坦的“奢求”,他興高采烈地喊道:“有了這些東西,我什么都不需要啦!”
后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愛因斯坦移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以當時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請他,他卻說:“能否少一點?3000美元就夠了!”人們大惑不解,他解釋說:“每件多余的財產,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能給我創造的原動力!”當時美國中產階級都以擁有小汽車為時尚,愛因斯坦居然不要汽車。從宿舍到研究所有兩公里路程,他堅持安步當車,直到生病住院。他說:“簡單的生活,無論對身體還是精神,都大有裨益!”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說:“安逸與享樂與我無緣,我稱這種生活為豬玀的追求。照亮我前進、并不斷給我勇氣的,是善、美、真……除此之外,在我看來都是空虛的。”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這位科學巨匠都不改初衷固守簡約,彌留之際他立下遺言:不發訃告,不搞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
從愛因斯坦身上,我聯想到我們做法官的應當載有的世界觀。其實,每一天,我們都在選擇,為生活,為工作。而且走過的路越長,經歷的選擇越多,我們的選擇越難。不同的人生之路之所以有不同的結果,正是因為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古往今來,明智的選擇造就了多少風流人物,偉烈豐功;錯誤的選擇又讓多少人眾叛親離,不得善終。作為一名法官,應當如何選擇?尤其當我們面臨自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沖突,面臨各種外在壓力和自己內心良知的沖突,面臨金錢誘惑和清貧生活的沖突時,我們應當如何選擇?
因為法官是是非的裁判者,所以只能選擇公平、正義。法官不選擇公平、正義而枉法裁判,法律就沒有了權威,民眾就沒有了信心,法官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因為法官是高貴純潔的象征,所以只能選擇廉潔、自律。法官不選擇廉潔、自律而收受賄賂,法庭就沒有了公正的裁判,社會就沒有了公平正義,法官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因為法官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操守的純正,所以只能選擇寂寞、清貧。法官不選擇寂寞、清貧而貪圖享樂,內心會變得浮躁,判斷會用錯標準,天平會失去平衡,法官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國家沒有給我們法官足夠豐厚的報酬,但我們已經衣食無憂;雖然,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很高,但我們擁有同樣高的榮譽和重如泰山的責任。雖然,我們承辦的案件很小,但我們每一次公正裁判,就像涓涓溪流,匯成共和國法治的浩瀚江海;像砂礫、磚石、水泥一樣,構建成共和國法治的巍巍大廈。而我們每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會像螻蟻一樣,啃噬著共和國法治的大堤。
德國法學家康德說:“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寧靜、節儉、明志、學習、毅力、效率、品質、時間、進取是人生成才不可逾越的規律,也是時代法官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