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審執(zhí)結各類案件767件,平均一天調(diào)解和開庭5.8次,案件平均審理天數(shù)19.08天,案件調(diào)撤率81.23%,所有案件卷宗重達260多公斤……江蘇省江陰市法院江人民法庭法官張勇創(chuàng)出了辦案新紀錄。

而這個紀錄的背后,折射出的基層法院法官辦案中遇到的困境,也引起了一些熱議:是敬業(yè)、功勞還是蘿卜快了不洗泥?

新紀錄誕生背后

見到張勇,中等身材,清瘦的臉龐,辦公桌幾乎埋沒在成堆案卷里,記者要記錄,還必須挪出一小塊空地兒。

一堆是辦結的,一堆是準備開庭的,還有幾堆分別是復雜的和未能正常送達的。張勇指著案卷說,不然,很容易忘記和疏忽,弄錯了法定期限,問題就大了。

1999年,張勇從中山大學經(jīng)濟法專業(yè)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江陰市法院,從2005年擔任助理審判員開始辦案以來,他說,從沒有像2008年這樣忙過。而2007年他辦了300多件案件,大家都在忙,庭里總的收案近2500件,增長了40%。

不得已,他每天的工作時間從8點半前移到了7點,晚上常常在辦公室加班寫法律文書,周六從不休息。

在他桌上的記事臺歷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每天的工作安排,記者翻開看,幾乎看不到一天是空著的。每天基本上五六個庭,調(diào)解談話或者正式開庭,上午通常兩個,下午時間長一般3個,因為吃飯可以晚一點。張勇說,工作時間沒空撰寫法律文書,早上的1個半小時成了黃金時間。

對他的敬業(yè)精神,庭長任方亮既滿意又心疼:“7月初一天,晚上6點多了,看見張勇在辦公室一邊閱卷一邊用餐巾紙擦鼻子,紙上全是鮮紅的鼻血!于心不忍,但別無他法,全靠他們自己把握。

而在江陰市法院這個一線審判人員不足100人的基層法院,2008年的收案數(shù)達到了20752件。今年因為受經(jīng)濟形勢影響,民間借貸、勞動爭議案件一月份繼續(xù)猛增,全院收案數(shù)增長了38%,而且案件復雜度、難度會也進一步加大,干警的身心的確到了非常疲憊的狀態(tài)。該院院長鄭元坦誠地說。

超負荷身心疲憊

對身心有多大影響?記者問張勇。

說實話,是很明顯的。張勇坦率承認,回家啥事情也不想說,因為白天和當事人講得太多了,不想講話,老婆都有意見了。

還有就是記憶力下降,比如常常懷疑自己防盜門關沒關、汽車鎖沒鎖,小事情不得不用小紙條記好,隨身帶著怕忘記。他說,因為潛意識的原因,還常常做夢在開庭呢。因為大腦長期處于亢奮狀態(tài),早晨想睡懶覺也不行,6點多就醒了。

有沒有想過哪一天不辦這么多案件了?記者問。

太忙了,沒有時間考慮這些問題,因為大家都忙,時間過得也快,就希望給我們這樣的普通法官再多一些學習和培訓的時間。張勇笑著說。

辦案機器受質(zhì)疑

對于辦案新紀錄,很多法院領導并不想講得太多,因為這個現(xiàn)象不能被單一地宣揚成為功勞成績,其中折射出一些不正常的因素和現(xiàn)象。甚至一些人大代表和學者也提出過質(zhì)疑,法官辦這么多案件,公正性能夠保障嗎?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耐心地為群眾斷案釋法呢?

據(jù)記者了解,在外來人口集聚甚至是倒掛的很多蘇南縣市,法院審理的案件70%以上涉及外來人口,而與戶籍人口捆綁的編制,卻“20年如一日。一個法官辦著相當于三四個人的案件,每年給基層法院增加的幾個編制用于引進新人,則是杯水車薪,效果不明顯。

此外,據(jù)記者了解,在這些基層法院的人員來源情況看,通過公務員考試,院校畢業(yè)進入法院工作的不足20%,法院的人才儲備和人員結構明顯出現(xiàn)了斷層。在蘇北的個別基層法院,甚至出現(xiàn)了35歲以下法官的斷層,出現(xiàn)了比較類似西部法官荒現(xiàn)象。

而根據(jù)法官法等規(guī)定,許多年齡在55歲左右的法官則已退居二線或者離開審判崗位,有的甚至在黃金時間就提前退休,其中不乏審判經(jīng)驗豐富、精力較為充沛的資深法官,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法官緊缺狀況。

這是被逼出來的司法極限!張勇的讀研指導老師、南京大學法學教授稅兵說,應當頌揚這種職業(yè)精神,但不提倡超生理極限的勞作。審判是一個冷靜、謹慎操作的程序流程,法官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調(diào)查、論證,在周密的思考后作出判斷。同時,作為當事人也需要得到法官的調(diào)解、釋法等司法服務,倉促辦案,難免出現(xiàn)差錯,也有可能不能給予當事人周到的司法服務。(本報記者 丁國鋒)

 

20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