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局謀發展 ? 南京法院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紀實
作者:轉載《人民法院報》 發布時間:2009-01-08 瀏覽次數:2781
在“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江蘇省南京市法院緊緊圍繞“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目標,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公正、高效、規范、文明、廉潔”為內容,開展“優質服務推進年”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8年10月,南京中院向社會上發出2000份機關作風調查信,涉及審判質量效率、審判能力、服務大局等8個方面內容,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對象對法院作風建設滿意率和比較滿意率達90.52%,不滿意率僅為0.13%。
強服務,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南京中院黨組提出,要把作風建設的成效,體現在服務大局、服務民眾的司法實踐中。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全市法院緊緊圍繞黨委工作中心,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創新思路和方法,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3月,圍繞市委提出的推動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建設的戰略目標,南京市中院結合審判確定了14個重點調研課題,這14個課題緊扣發展熱點,直面現實難題,包括《關于民生保障問題的調查與思考》、《關于我市改制企業中有關職工持股法律問題的調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視野下的南京市勞務派遣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等。目前,這14個研究課題已全部完成,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廣泛重視,有的已被市委、市人大轉發,成為黨委、政府決策的參考。
面對因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糾紛案件、群體訴訟案件大量涌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南京市中院黨組提出“預防在先、發現在早、化解在小”的目標,并組織全市開展對在審案件的風險排查工作,在充分排查和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一份《關于積極應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工作意見》,其中“24條”對金融風暴影響下的審判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企業界人士稱贊,南京中院“24條新規”是送給困難企業“過冬”的“保暖內衣”。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并配發評論稱贊,“市中院‘24條新規’可贊之處在于,大局意識極強”。
提效能,實現質量、效率、效果相統一
12368審判聲訊查詢系統,是南京法院司法服務民眾的一項措施。該系統覆蓋南京兩級法院,全天候向市民提供案件信息服務。訴訟當事人只要打個電話,就可以知道如何打官司,可以了解到某個案件的審判信息;發個手機短信便可以把審判的意見和建議告訴法院。
南京中院認為,效能是作風建設的重要尺度,好的作風應體現在為群眾提供方便、便捷、優質的司法服務上。為此,該院根據群眾反映的普遍性問題,本著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的原則,決定每年辦幾件實事。2008年,該院辦了5件實事是:進一步完善12368法院審判聲訊查詢系統,開通司法信息手機短信服務;開展巡回審判工作,全市共在偏遠鄉村設立巡回審判點38個,到2008年10月共開展巡回審判1663次,辦案1762件;開展訴調對接工作,先后與市工商局、市婦聯等10多個部門建立了訴調對接組織,2008年共受理案件3828件,調解成功2219件,調解成功率達60%,受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朱善璐的充分肯定;開通民生案件審判“快速通道”,實行快立、快審、快執,共辦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勞動爭議案件等12000多件;落實司法救助制度,2008年1至10月,共緩、減、免訴訟費108.2萬元。
抓規范,全面加強基層建設
南京中院院長周暉國認為,“基層法院處在審判工作的最前沿,承擔著80%的案件審判任務,是法院作風建設的‘窗口’和‘顯示器’,加強作風建設,應從基層入手,調亮法院作風‘顯示器’。”
江寧法院抓法庭建設注重選好配強“領頭羊”的做法,是全市法院抓基層法庭建設的一個縮影。南京中院專門制定了《關于加強人民法庭指導工作的若干規定》,對人民法庭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法庭建設等提出具體目標。市中院黨組成員分工每人與2到3個法庭結對幫助,并確定“每年幫一批、三年幫一遍,整體求發展”的工作思路,使全市基層人民法庭建設整體上了新臺階。全市22個基層人民法庭有三分之二受到省以上單位的表彰。
制度建設是規范化建設的保障。2008年3月,有個當事人給中院寫信反映,他的案件與一年前某當事人的案件情形一樣,裁判結果卻不同,認為裁判不公。南京中院監察室調查后認為,是法官對案件的認識和適用法律的不同產生了同案不同判的結果。針對這個問題,南京中院從統一執法尺度、建立統一定案機制入手,制定下發了有關案件的審判指導性意見,有效解決了同案不同判的問題。南京中院舉一反三,針對一些作風建設問題的發生與制度缺失和工作不規范有關,把制度建設作為作風建設的核心和關鍵,制定了《全市法院司法規范化建設三年發展規劃》,2008年先后完善修訂制定了20多項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嚴密、管理嚴格、運作規范、廉潔高效的制度體系。(本報記者 趙興武 本報通訊員 鄧光揚 )
(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