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行新華人壽保險公司訴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東方家園有限公司一案中,涉案金額巨大,沒有執行財產線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在全市銀行范圍“地毯式”查詢,僅用三天時間就查獲4700萬元巨款,將案件圓滿執結。(《新京報》2008122

案件圓滿執結,結果令人欣喜,既有效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彰顯了法律的威嚴。執行法官不懼辛勞,挨個銀行查找被執行人的存款,這樣的執著同樣也令人感動。

但筆者注意到,僅僅為了查詢兩名被執行人在銀行的存款,就花費了執行法官三天的時間,這樣的效率不能稱其為高。幸運的是,法官終于在最后一家銀行抓獲了一條“大魚”,讓案件有了一個理想的結果。設想一下,如果查不到存款,法官還要去查詢當事人的車輛、房產等其他的財產情況,不知道還要花上多少個三天。老百姓常常感嘆法院執行效率不高,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對此頗有怨言。從這起案件的執行過程,終于可以體會到法院執行之難。

其實,“執行難”早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也是困擾法院工作的主要瓶頸。對法院來說,執行之難,難就難在有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難就難在被執行人難找,財產難尋?,F代信息社會資訊非常發達,但法院的執行人員還是要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尋找被執行人及其財產上。

“執行難”早已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中央為此下發過文件,要求全社會關注,共同化解難題。中央政法委更是于2005年和2007年連續下發文件,要求切實解決人民法院的執行難問題。其中一條措施就是要求建立執行聯動機制,利用全社會的力量提高執行威懾力。查詢企業和公民的銀行存款,是較為常用的執行措施,對此中央政法委的通知要求人民銀行建立統一的查詢平臺,方便法院查詢。在現有條件下,建立統一的查詢平臺,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什么障礙,銀行系統已基本上實現全國聯網,更不要說在一個省、一個市的范圍內實現信息共享。

但事實上,統一的查詢平臺遲遲未能建成,這可能是銀行出于部門利益,更多地“保護”客戶的存款,以吸引更多的客戶。但從中也可以看出銀行整體意識的不強,對法院執行工作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假如有了統一的查詢平臺,執行法官查詢一二名被執行人的存款信息,或許只要幾分鐘的時間,既方便,又齊全?,F在,法院卻要花三天時間“地毯式”查詢,還是無法保證信息的齊全,這種“撞大運”式的執行方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無法提高執行的效率,從中傳達出的是法院的無奈。

法院的無奈何時解?執行工作不是法院一家的事,決策層對此早有清醒的認識,現在該是付諸行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