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自己擅長的跑道” ——聚焦江蘇壯大實體經濟“壓艙石”的司法元素

 

這里,更因為一家企業的存在,而成為中國工程機械核心區。作為全球第六,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世界舞臺盡現大國重器的風采。至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的情景,集團董事長王民的激動與自豪仍在臉上。實體經濟,是江蘇最厚實的"家底",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這里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80多家落戶,制造業總產值約占全國1/8、全球3%。

置身大局謀一域。江蘇各級法院精準定位,選擇"自己擅長的跑道",依法服務、保障與壯大實體經濟"壓艙石",開創審判執行"第一要務"的新動力、新優勢、新常態。

大企業、大項目、大保障,崛起中"大盤時代"

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實體,支撐在產業。今年伊始,作為全國第二大經濟體,從蘇南、蘇中到蘇北,"重大項目攻堅年" 旌旗獵獵、春潮奔涌。各地蹄疾步穩,重大項目摁下"快進鍵"。僅連云港一地,10個重大石化項目集中開工,投資1005億元。各級法院順勢而為,知重負重,將司法工作全面融入工作大局。為順利推進各地重大項目早落地、早開工、快建設、多達產,各級法院迅速開辟司法綠色通道,"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全面謀劃,突破觀念制約,優化"堅持大項目帶動,加快大項目落地"的營商環境。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將牽頭或參與的15條營商政策、4條民企政策細化為61項、20項;蘇州兩級法院全面精簡立案程序、縮短辦案周期、慎用保全措施、實現勝訴權利等政策紅利;常州、揚州、鹽城等地法院為重點項目企業提供一站式、無差異、同質化的司法服務;無錫、徐州、鎮江、宿遷等地法院摸透省情謀篇布局,為"大建設、大開發"可持續發展提供"個性化"的司法保障。 

初秋時節,走馬南通,依舊能感受到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2019年100個開工項目、100個竣工項目,總投資超過3600億。駐足中央創新區,萬余名建設者干勁滿滿。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百名法官走訪調研,全面問需,出臺并實施頗有針對性的"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美麗南通建設"等司法舉措。各地法院推進"法律進企業、進商會、進工商聯"。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表示"全市法院保障高質量發展、服務重大項目,體現了強烈的責任和擔當。"

長江之濱的江陰,被稱"中國制造業第一縣"、"中國資本第一縣"。2019年,首季4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江陰市人民法院探索保障"產業強市"戰略實施的路徑,采取健全涉重大項目案件司法綠色通道、設立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工作站,積極與重大產業項目對接。今年3月6日,"連云港市中級人民法院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巡回法庭"在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里掛牌。按照《關于為全市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工作意見》部署,連云港各區縣基層法院結合各轄區實際,推出"個性化"舉措。

1至8月,省級220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960億元,投資完成高出序時進度7.6個百分點。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強大支撐,注入澎湃動力。

新供給、新產業、新動能,轉型中"脫胎換骨"

跨江北上,在徐州,一場轉型發展的新戰役正在打響,裝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四大新興主導產業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徐州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去產能進入"深水區",兩級法院強勁發力。6月12日清晨,睢寧縣人民法院張志瑤匆匆趕往90公里外的徐州中院。9點30分,中院民二庭庭長單云娟召集沛縣、邳州、泉山等全市11個區縣法院民二庭"掌柜",謀劃破解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破產重整等涉法難題。在單云娟看來,初心與使命,得融入日常,見于司法。

2019年初,天寒地凍,潮濕的空氣中又夾雜著霧霾。民營企業張家港保稅區某公司負債達3.8億元,法官采取"封閉經營"的模式,在破產不停產的情況下,一方面組織生產自救;另一方面加緊"招商引資"。最終,引入上海某公司以注資1.95億元置換全部股權的方式,企業得以涅重生。

不破不立。不要污染的GDP,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在審理破產重整挽救瀕危企業進程中,各地法院對于投資人能否整體吸收重整企業的產業結構、是否符合國家產業布局要求等,成為關鍵要素。同時,明令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低技術、低附加值項目參與破產財產競拍,淘汰過剩和落后產能成為法院人的底線思維。2019年3月,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企業破產十大典型案例"中,由鎮江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審理的科比斯化工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破產清算案歷時僅10個月,資產拍賣中歷經93次競價,最終以2509.84萬元成交,溢價率達84.6%,全案彰顯"府院聯動"機制發揮的作用。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江蘇各級法院通過破產審判,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加減法,對于低水平重復建設、過剩產能、過量庫存和過高杠桿做減法;對于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短缺產品、優質服務做加法。南京法院綜合運用"合并重整"、"現金清償+以股抵債"、"破產重整+資產重組"等方式對危困企業進行"綜合診治";南通法院重視破產重整的拯救價值,實現靜態資產整合與動態營業讓與的有機融合,破產不停產,實現"無震蕩";無錫法院運用"執行轉破產+清算轉重整"拯救危機房企,被稱"在國內破產重整史上實屬罕見";蘇州法院有序銜接執轉破程序,在快速清出僵尸企業,對于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已在執行程序中處置變價,及時啟動執行移送破產審查程序,有效化解執行積案。

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起勢中"絕渡逢舟"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優質服務實體經濟,穩固實體經濟"壓艙石"。司法職能,重在提供精準有力的司法服務。針對各地企業堅守實體、精耕制造業中出現的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江蘇法院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服務,高水平保障,為企業紓困解憂。

服務高質量發展,要求審判體系與審判能力現代化,能夠對司法的需求,要求以高水平司法服務,確保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審判執行中得到高標準落實。中國鋼鐵行業的標桿,江蘇沙鋼集團在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340位,張家港市人民法院商事法官時刻緊盯與關注其市場經營的冷暖狀態。今年初,該院透過聯合信息反饋機制,發現因推進企業經營方式改革而糾紛案件激增,院領導立即走訪調研,提出"三個一"應對機制,同時向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發出6份司法建議,高位協調與化解。

從"善謀"到"干成"有多遠?江蘇各級法院狠抓落實,緊扣高質量發展更新司法理念,牢固堅守依法審理原則。南京、蘇州、無錫從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障金融信用安全、完善市場主體救治等入手;徐州、淮安、揚州、泰州等地方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領和保障作用,引導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控;常州、鎮江、連云港、鹽城等地法院通過司法裁判引導商事主體強化規則意識,規范市場行為,促進市場誠信;揚州、南通、無錫、宿遷等地法院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以判示調,以調解的獨特優勢化解矛盾、解決糾紛。

長江兩岸,亮點頻現,優化項目注入企業肌體,實體經濟動能強勁。各地法院能動服務實體經濟,還從最急、最盼、最憂、最怨處入手,并全面寓審判權和執行權于法院服務之中。對于看不準、弄不清、有市場、受歡迎的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在審理案件適用法律時,以有利于促進創新、有利于公平競爭、有利于消費者長遠利益為指引,科學對待、審慎處理。2019年,江陰已擁有11家中國企業500強、19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江陰法院不斷探索保障實體經濟破題發展的路徑。今年以來在審理3.12萬件中,優化審判資源,重點加大對全市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紡織服裝、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石墨烯等替代進口的民族工業產品的保護力度,依法促進實現集群集聚發展。

群眾的口碑是對司法工作鄭重的褒獎。今年2月,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閆麗娟專程來到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對該院為實體經濟做出的突出業績給予高度評價,對全市法官為改善徐州整體營商環境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感謝。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穩固與壯大實體經濟"壓艙石",讓江蘇經濟氣血更加充盈、筋骨更為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