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書送達難的問題是當前法院審判改革亟待解決的重要方面,人民法院受理的大量民事案件都是自然人,很多當事人的居住、工作環(huán)境復雜,有的甚至居無定所、無職無業(yè),流動性很大,而且當事人的法律素質普遍不高,有的甚至不配合法院工作,給法院送達法律文書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公司、企業(yè)或其他組織的民事案件也由于其住所地與實際經營地不一致、皮包公司名存實亡等原因造成送達難等問題。

如何解決民事案件送達難的問題,睢寧法院經過調研,提出了可行的對策:   

一是建立隨時送達制度。即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法院送達人遭遇被送達人便可以向其送達法律文書,被送達人有義務簽收,如果拒不簽收可以現(xiàn)場留置送達,皆為有效送達。 二是實行轉交制度。取消要求人民法院必須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見證的規(guī)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務院聯(lián)合制定一套關于基層組織、所在單位協(xié)助法院送達工作的規(guī)定,強化其義務性并明確其法律責任。 三是擴大代收范圍。當被送達人為自然人時,代收人不僅局限于同住成年家屬,可把《民訴法》關于管轄的密切聯(lián)系理論運用到送達程序上。代收人范圍可擴大到與被送達人有密切聯(lián)系的單位或個人,包括基層組織、所在單位、物業(yè)管理處、親戚、鄰居、同事或朋友等;當被送達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時,只要該人員能出示相關工作證明,就可向其送達,也可以要求該單位住所地的物業(yè)管理處代收。由立法強制性規(guī)定,上述代收部門有義務代收,代收人簽收后須于七日內向被送達人轉交,立法授權上述代收人具有留置轉達權,不論被送達人是否愿意收取,只要實際進行轉交,三日須內向法院出具已送達相關證明,但須向代收人明確告知其轉交義務及其惡意不轉交,出具假證明的法律后果,并由相應的明確立法規(guī)定,加上司法強制措施作后盾以保證強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