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作者:黃正席 徐曼妮 發布時間:2008-07-30 瀏覽次數:1418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人實施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觸犯刑事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日趨低齡化,在數量上有增無減,根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占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在行為方式上,未成年人犯罪呈現智能化等新的特征,有的甚至涉“黑”、涉“惡”。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找出解決該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已成當務之急。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
研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以下特點:
(一)主要以弱勢群體為侵害對象。如針對少年兒童、學生、婦女、老人、殘疾人實施的侵財或是侵犯人身權利的犯罪。
(二)以財產類犯罪居多。未成年人因客觀原因,無經濟來源,為了滿足其吃喝玩樂的的欲望,往往冒險實施盜竊、搶奪、敲詐勒索甚至搶劫。
(三)以團體化為主要手段。性犯罪多以結伙實施,如輪奸。未成年人少年義氣,拉幫結伙,常常糾集年齡相近的多人實施犯罪,但是又缺乏集團犯罪的有組織性及分工細致等特點。
(四)暴力犯罪突出。據有關部門統計,排在前5位的未成年人犯罪依次是:搶動、盜竊、故意傷害、強奸、尋釁滋事,這種排列在一段時間內相當穩定。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自身原因: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成熟,尚未形成正確、穩固的是非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意志力薄弱、好沖動。他們往往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自控力較差,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或引入歧途。有些未成年人無明確的人生目標,法制觀念淡薄,只注重享樂,為了滿足其揮霍的需求,他們往往鋌而走險,而偷到或者搶到的錢很快就會被他們花在喝灑、抽煙、玩游戲機、泡網吧、賭博甚至嫖娼上,這樣就形成了作案--揮霍--再作案--再揮霍的惡性循環。有的常把社會上能打能殺的人作為自己的崇拜偶像,并予以模仿,來滿足其不正常的精神刺激和不健康的心理需求。
(二)家庭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多是因為家庭環境不和諧造成。據有關部門統計, 60%少年犯來自問題家庭。其中,四類家庭容易使孩子走上歧途:失和型家庭,溺愛型家庭,打罵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家庭結構殘缺,未成年人得不到應有的親情呵護,在自卑和情感冷漠中成長,這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誘因。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文盲半文盲約占90%,流失生、輟學生等犯罪比例較大。因此,筆者認為,對于未成年人犯罪,除未成年人自身及其家庭方面的原因外,學校亦難辭其咎。由于升學考試制度的導向,許多學校沒有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不少學校仍以考分為重,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重視智力教育,輕視德育教育,缺乏法制教育。學生缺乏法律常識。被劃為“差生”的部分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自暴自棄,厭學、逃學、輟學。還有一些學校把開除作為對付那些常犯錯誤、不好管理的“壞學生”的殺手锏,這樣做的“理由”無非是為了保障學校教學秩序,使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受到必要懲罰,對其他學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孰不知,這種做法實質上是學校放棄了教育的責任,把少數“棘手”的學生推向社會,而那些被勒令退學或開除的未成年學生一旦離開學校,不但心靈將蒙上陰影,而且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更容易走上歧途。
(四)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目前,渲染色情、兇殺、暴力的書刊、音像制品充斥市場,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屢禁不止。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缺乏保障,缺少監管。不良文化嚴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墮落、誘發犯罪。許多青少年正是在流行文化的指引下完成了與其年齡并不相稱的違法犯罪行為。
(五)社會救助不到位,“放過了”流浪兒。《法律援助條例》是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重要法規,但是仍有很多流浪在社會上的少年兒童,被“壞人”利用和指使,組成犯罪團伙,進行偷竊、詐騙、搶劫等活動。
三、遏制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和對策措施
未來的世界會怎樣,不是由科研決定的,而是由人決定的,而未來的人正是現在的青少年,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形勢嚴峻,不容樂觀。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是“教育為主,懲為罰為輔”。基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未成年人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理應區別于一般的犯罪。應以教育、感化、挽救為宗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采取積極措施。
(一)開展家庭教育,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溝通,把好第一道防線。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非常重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一個人的性格、道德品質、思想、情操的形成,都與他從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熏陶有關。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直接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并對子女的思想道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良好和睦的家庭氣氛環境,能夠培養子女正常健康的性格氣質、人生觀和道德觀,較有效地預防和制止個人犯罪心理和行為的產生。家庭教育作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每個家庭、家長都要重在教子做人,同時要做好未成年人自我防范的教育,避免誤入歧途。作為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養,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失誤,根本原因是忽視了自身素質尤其是教育素質的提高,這是少年犯家庭教育失敗的關鍵。作為父母應品行端正,注意言傳身教,給子女樹立榜樣,幫助子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其次教育子女方法要得當,既不能百般溺愛,也不能簡單粗暴,要寬嚴得當,避免子女產生抵觸情緒;再次對待子女的錯誤言行要敢于堅持原則,講清道理,找出危害,讓子女知錯必改,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作風。放縱和嚴管都是惡果之源。父母應進行角色學習和定位,不要越俎代庖,要了解孩子特點和合法權益,以兒童最大利益原則作為思考和解決未成年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二)學校應扮演好教書育人的角色,堅持義務教育,把孩子留在學校。加強法制教育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注重對青少年的身心教育,培養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社會秩序的意識和習慣。學校是傳授知識、育人成才的場所,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課堂,在學校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豐富的知識和技能,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行、素質和心理健康。從未成年人受教育期也是極容易產生問題的“危險期”。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教育,刻不容緩。目前,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和素質培養,重智輕德,教書與育人脫節,導致未成年人沒有良好的文明習慣,道德修養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抵制各種不良思想,各種誘惑的能力差,分別善、惡、丑的能力差,極易被蠱惑。因此,學校教育應充分重視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可偏頗。其次應注意對中學生進行青春期性教育和法制教育。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正處于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相互矛盾的階段,若不對其進行正常的性教育而使其通過邪門歪道去獲取性知識,則容易走上邪路。加強法制教育,使其從小養成文明和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社會秩序的習慣,從根本上杜絕法盲犯罪的悲劇發生。再次,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切勿簡單粗暴,更不能以開除了之,因為學校沒有“壞孩子”,許多犯錯誤的學生還遠未“定型”,有的只是在成長的某一階段發生了偏差和問題,要知道培養好每一個孩子是學校的責任,應對他們耐心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更不能簡單地把犯錯誤的學生推向社會。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有針對性,及時矯正其心理障礙,注意發現他的特長,增加他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把孩子留在學校,不讓孩子流入社會是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有效方式。
(三)凈化校園的外部環境,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空間。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社會各界都要自覺地參與開展營造適合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現代城市社會,文化傳播呈現多元化局面。傳統的電影、戲劇發展平緩甚至出現下降趨勢,代之而起的是電視、錄像、舞廳、電子游戲、迪廳等。這些文化活動極易吸引未成年人參加,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和黃色音像制品、賭博游戲也極易腐蝕未成年人。因此,要堅持“一手抓整頓,一手抓繁榮”的方針,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整治文化市場,強化文化、音像市場的管理,優化檢查監督機制,嚴禁出版、發行、銷售、播放出租反動、淫穢音像制品和書刊,取締具有賭博性質的游樂設施,凈化文化市場,不使未成年人受腐朽沒落思想文化和丑惡淫穢的東西所毒害。狠抓社會閑散未成年人的引導、管理和教育,認真摸清底數、登記造冊,隨時掌握,分類幫教。對長期流浪社會的未成年人,要采取特殊的安置、幫教措施。
(四)打擊與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相結合。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寬嚴相濟,區別對待,要把重大刑事犯罪與一般刑事犯罪加以區別,把主犯同從犯、脅從犯、偶犯、未遂犯、過失犯等加以區別,充分體現黨的坦白從寬和保護未成年人的政策。同時,共同做好思想轉變工作,以利改造未成年人犯罪,防止重新犯罪。對那些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司法機關應配合家庭、街道加強管理。切實落實刑釋、解教未成年人的安置、就業、就學的措施,這是預防重新犯罪的有效途徑。
(五)救助機構應充分發揮救助的職能。很多流浪兒靠乞討、賣藝、賣給花填飽肚皮,相當一部分被教唆去偷竊、搶奪,被公安部門稱為“犯罪后備軍”,保障他們應享有的生存、受保護、發展和參與的基本權利,培養他們自食其力的能力,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建立流浪兒救助機構,也是為了將來少建監獄。
總之,治理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世代工程。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必須是學校、家庭、社會積極參與,齊抓共管,為廣大青少年的成長創造健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