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隨想?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感懷
作者:繆大軍 發布時間:2008-07-23 瀏覽次數:1534
作為共和國的一名法官,以法治的眼光來回看古老而又年輕的祖國,她多象一只浴火的鳳凰,涅??之后,才有了真正的新生。從商鞅被車裂的身軀,到戊戌六君子被高懸的頭顱;從岳飛“天理昭昭”的泣血遺言,到小白菜孤弱無助的悲嘆;從劉少奇手舉《憲法》的憤怒抗爭,到張志新被剪斷喉嚨的悲壯吶喊……我們永遠不該忘記,在這由人治走向法治的漫長苦旅中,每邁進一步,祖國和人民都曾付出過怎樣沉重的代價!
望穿雙眼的炎黃子孫啊!終于在我們這一代,看到了巍巍中華重新崛起的希望,也懂得了“依法治國”這句話的分量!當一個個亂臣賊子垂首受審、盡失驕狂;當一個個貪官惡吏跌下寶座、落入法網;當一個個為“討個說法”的“秋菊”看到了勝訴的希望;當一個個“山杠爺”走進了普法教育的課堂;當一個個恃強凌弱的惡棍兇徒身陷囹圄、伏法刑場;當一個個落難受屈的蒙冤者被平反昭雪、無罪釋放……我深深地體會到沒有民主與法制的國度,不可能走向安定和諧、繁榮富強!
新中國的人民法院從成立那天起就走上令人難忘的坎坷征程,直到今天才終于贏來了她日新月異的黃金季節,我們作為人民法院司法制度改革的參與者,已經有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深切體會:往日在鄉間疲憊奔波的基層法官終于告別了“馬錫五”式的露天法庭,端坐在寬敞明亮的審判席上;手指曾被筆桿磨出硬繭的“書記官”們熟練地敲起了電腦鍵盤;年輕的法官們走上崗位競爭的演講席;當那套大檐帽、紅肩章的舊制服換成了新式的法袍……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執法者誰不是意氣風發,豪情萬丈!一位曾在“砸爛公檢法”年代被剃過“陰陽頭”的離休老院長曾羨慕不已地說:“現在的法官,真是趕上了大好時光!”
作為立于改革潮頭的法官,雖然我們的執法條件日益完善,執法權力今非昔比,但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自己責任的重量,這個重量是我們生命中不能承擔而又必須承受的,因為人民將執法的權力交到了我們的手上,也就是將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交到了我們的手上!
在那“一場官司三代窮”的封建社會里,黎民百姓最大的奢望就是遇到一位“青天”。于是,一生其實辦案為數寥寥的宋朝龍圖閣大學士包拯,硬是被人們運用想象、杜撰神化成了“日斷陽、夜斷陰”的“包青天”,雖然那富于戲劇性的故事多無實據,但卻包含了多少民眾樸素的幻想啊!他們的精神寄托只能是“青天大老爺”。就拿三十年代轟動全國的楊三姐告狀案來說,如果不是遇到了沽名釣譽、心血來潮的侯廳長,那么也只能是落個有冤難伸、有仇難報的結果。當然,中國法治的希望不能靠“青天”,而應該靠合理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司法體制。然而,這其實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工程,在這些條件還沒有成熟之間,我們不能隨便評價群眾盼望“青天式”的法官是一種幼稚的奢望。因為,在目前司法活動中,可以說民間萬事小到雞毛蒜皮,大到政事經濟,皆可訴至法院,法院其實就是社會矛盾和糾紛的終局裁判者,自然就應該是天下最講道理、最講公正的地方。在這一點上,我們每位人民法官都是責無旁貸的。身為法官,我們應當深知,自己在履行職責時,所思所言、所行所舉,往往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喜怒哀樂、禍福榮辱。法官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就顯得極其重要,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司法能力,簡而言之就必須德才兼備,兩者缺一不可。因為,法官有德無才,必將誤民;法官有才無德,必將害民!
因此,從我們當上法官的第一天開始,我們這一生注定要奉獻大于索取。也許,我們付出了青春,卻依然默默無名;也許,我們歷盡艱辛,卻只能擁有清貧;但我們不應該有任何悔恨,因為正義和善良從來就未將我們忘記,我們在用法律的天平衡量人間的是非曲直時,人民也在用另一桿秤在衡量我們,這桿秤就是“民心”。只要我們在履行職務時,真正體現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業務水平,人民給我們的評價自然就會是有口皆碑。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迎著黨和人民期盼的目光,我們要永遠牢記:“形象重于生命,責任重于泰山”!趁著自己年富力強,風華正茂,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的錘煉,人人爭做法官隊伍的精英,這才是我們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